文 | 毛丹青
[旅日作家 神戶國際大學教授]
大學任教這麼多年一直被直呼「先生」,這是沒有任何違和感的。
不過,有一回跟一位開卡車的日本老友在東京一家居酒屋吃喝,忽然店內忙亂起來,最先進來了兩位虎背熊腰的男士,全身穿的是黑西裝,然後跟進一位個子很小的紳士,原來個子小的是國會議員,穿黑西裝的是他的保鏢。
這些人來得突然,店內有人驚呼「先生來了」,其實,這也難怪,國會議員是公眾人物,經常上個電視,講演什麼的,與公眾接觸的頻率大約是普通人的一百倍。
不過,聽到店內「先生」的呼聲四起,日本老友不高興了,順嘴跟我說:「他什麼先生呀,還不都是國民的稅金養起來的。」
後來,我才知道店內的這位小個子國會議員,其實是當時內閣的一位大臣,外出帶保鏢也是正常的事情。
日本的國會議員從何時起被直呼「先生」的?
從東京的居酒屋出來,這個疑團始終沒散掉。第二天,我正好去國會圖書館查一些專業資料,乾脆連帶著這個疑團也查查看算了。
/毛丹青手繪日本政客/
國會眾議院有個警務部,同時也有一個警務記錄,這個是揭開疑團的第一站。
結果,在藏書的電腦終端一檢索,馬上出現了N多的線索,其中1962年8月15日上午11點15分的記錄最精確,原文是這樣的:從現在的時間起,一律稱呼他們「先生」,而且這一條不是印刷出來的字,而是某個人的塗鴉。
我接下來想找到究竟是誰隨手寫的,但沒有記錄,看起來,日本的國會也夠專注細節的。
1983年7月21日參議院警務部的記錄還有這麼一條:從今天起,對預約車輛的議員一律直呼「先生」,不得使用「桑」的稱謂。
/日本國會議事堂/
這裡所說的「直呼」是指為了配車通過國會山的喇叭滿場叫人的時候。
日本老友說他過去曾經有事到國會找人,偶然聽見了廣播正在找議員,說是為他預約的車早已等在國會外頭了。對此,老友還是那句話:「他什麼先生呀,還不都是國民的稅金養起來的。」
為此,我問過大學的另外一位教授,作為政治社會學的一種,他是專門研究日本國會的,他告訴我所謂「先生」的使用的確是上半個世紀的事。
過去在國會內部,議員被稱之為「某某君」,而且不分男女,一律稱「君」,就像現在的「先生」一樣。
這其實也是日本戰前的帝國議會的傳統,所謂「君」,除了有一層相互親近的意思之外,大部分的含義是居高臨下,不乏上級對下級不滿之嫌疑。
尤其是國會開會時對各個委員會的頭兒直呼「某某委員長」,但到了一般的國會議員這裡,卻改口稱「某某君」,這明顯是不均衡的。
不過,即使到了今天,有時看NHK電視直播國會開會的情景,仍然能看到直呼國會議員「某某君」的。
與此相比,大學比國會單一,一律按照職稱來。
比如:一位教員一旦因故臨時停課,日語叫「休講」,專給學生看的校內通知板上就會寫出「某某教授休講」或者「某某講師休講」,根本就不存在「某某君」的說法,要是有的話,那只有管學生才這麼叫。
順便說下,我的那位開卡車的日本老友說他有個夢想,我問:「是什麼夢想」他猶豫了一下,不好意思地說:「也想讓別人叫我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