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不分性別,選擇那個愛你的人,只要開心就好,又有誰在乎呢?如果是真愛的話,就算明天就要死去,又有誰會在乎?
*圖片源自網絡
電影《阿黛爾的生活》原始法語片名為《阿黛爾的生活,章回1&2》(La Vie d』Adèle, Chapitres 1 & 2),影片在海外發行的時候,片名改成了《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Blue Is the Warmest Color)。
這是始終保持了高水準創作能力的法籍導演阿布戴 · 柯西胥的第五部長片,故事改編自朱莉 · 馬洛的原著漫畫《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朱莉開始創作這部作品時年僅 19 歲)。
影片以兩個少女的戀情為主題,大膽的性愛場景製造了強烈的視覺衝擊,但本質上這是一個關於初戀的故事,有關令人無法自拔的、純粹的愛情。
*圖片源自網絡
高中女生阿黛爾和男同學託馬斯約會的那天,在街頭與學習美術的大學女生艾瑪擦肩而過並為對方所吸引,甚至在夜晚的夢中將其作為情慾想像的對象,由於無法接受自己喜歡女性,阿黛爾努力地和異性交往,結果卻是無疾而終。
*圖片源自網絡
困惑而痛苦的阿黛爾在酒吧和艾瑪再次相遇了,兩人擦出了熾熱的火花,展開了一場充滿激情和欲望的熱戀。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和激情的消褪,阿黛爾逐漸無法融入艾瑪的精神世界和生活階層,並因孤獨而背叛了艾瑪,艾瑪隨後將其趕出家門並決然放棄了兩人的愛情。
經年,艾瑪展開了新的家庭生活,徒留阿黛爾對於初戀無法忘懷的傷悲。
*圖片源自網絡
原著中,阿黛爾和艾瑪對同性戀的自我認同差異導致了兩人分手的結局。而在電影中,導演(兼編劇)將同性戀的自我認同問題納入了一個更寬廣的社會性的視角,將阿黛爾和艾瑪不能繼續相愛的本質原因歸結為社會階層的差異,並且運用了多種表現方式和情節安排成功地建構了這個思路。
阿黛爾和她的家庭,很實際很保守,在乎工作的穩定、家人平淡的陪伴;艾瑪的家庭,開放包容,更注重成員之間的交流和愉悅。
性格差異的背後是家庭收入和生活氛圍的差距,這就是現實。阿黛爾和艾瑪是不同生活環境中的產物,激情過後,契合度較低的天然設定註定了這場愛情的消亡。
*圖片源自網絡
柯西胥的這部電影無論從語調、敘事還是視覺表現,都與原著漫畫大相逕庭。
艾瑪染著一頭藍發進入阿黛爾的生活,阿黛爾「外遇」塗抹藍色指甲的同級生,最後又穿著藍色連衣裙離開艾瑪的生活,餐館告別戲,艾瑪從一片藍色光霧之中走向阿黛爾,藍色是阿黛爾的欲望,是阿黛爾的悲傷,是阿黛爾的歡樂,是那飄飄蕩蕩在欲望海裡的淚眼朦朧。
註:本文內容部分收集自於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將在24小時內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