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大熱,由雷佳音、李現等主演的電影《古董局中局》也將與觀眾見面,這兩部影視劇都改編自作家馬伯庸的作品。
近日,馬伯庸帶著新書《兩京十五日》到重慶西西弗書店與讀者見面,並做客「重慶發布對話大咖」。馬伯庸說,重慶很有未來城市的感覺,是一個很有科幻感的城市,未來有機會也會把重慶元素寫進小說中。
重慶發布:您經常在微博上分享、關注各種美食,這次到重慶來有沒有打卡重慶的美食?
馬伯庸: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在重慶實習過半年,所以說這邊的美食吃了很多,現在每次來重慶第一件事還是出去吃各種好吃的。
重慶發布:從《長安十二時辰》到《兩京十五日》,在「十二時辰」和「十五日」內講一個這麼大體量的故事,創作難度大不大?
馬伯庸:這種時間限制對我來說難度並不大,它反而是一個幫助。因為在有限的時間內,才能有足夠強的戲劇張力。
難度最大的其實是在於我的原則是不去改變歷史。在不改變歷史的前提下,怎麼讓這個故事好看才是最難的。大家在知道結局的前提下,怎麼讓他們還能把這本書看下去,這是一個比較難的事。
馬伯庸做客重慶發布對話大咖欄目 羅嘉 攝
重慶發布:在歷史題材作品的創作中,給您帶來的樂趣在哪裡?
馬伯庸:我覺得趣味分兩種,一種是創作過程中的。你會有種種限制,會有種種真實歷史給你的束縛,怎麼突破?突破束縛之後,你的成就感會很強烈。
另外一種,是借著寫書這個理由去重新回顧一下歷史,因為要是讓你單獨去讀歷史,可能很多人讀不下去。這個時候給你一個目的,我要寫小說,我去讀很多枯燥的漕運資料、乏味的朝廷奏摺,還有一些地方志什麼的,就逼著你把這些資料都過一遍,實際上你對這個歷史的理解就會更透徹。
重慶發布:在創作歷史小說中,怎樣去找靈感來滿足這麼大體量的創作?
馬伯庸:我原來也會覺得,需要種種方法去激發靈感,但現在我覺得這些都是表面,其實真正決定性的還是你的閱讀量。
當你的積累足夠豐富,當你的土壤積累得足夠厚實的時候,出現靈感的概率就會越來越多。
重慶發布:這幾年,您的作品改編成為影視劇比較多,像《長安十二時辰》《古董局中局》,《兩京十五日》也要馬上拍電視劇了。這些影視作品,有達到您個人的預期嗎?
作家馬伯庸 羅嘉 攝
馬伯庸:我覺得很好。每個作品它的側重點不一樣,他們都在一定程度上讓我覺得出乎意料,小說跟電視劇不一樣,一種是文字表達,一種是影視表達,彼此之間一定會有變化。
對影視創作團隊來說,怎樣去抓住它的精髓,改出一個符合影視傳播規律,同時又比較好看,能夠把原著想表達的東西表達出來的,應該就是好的作品。
每部作品拍完後,我和普通觀眾一樣,等到上線的一天我再看。
重慶發布:您剛剛提到,為了滿足創作,您讀了大量書籍。如果給重慶的青少年推薦一些讀物的話,您會推薦他們去讀哪一類的書?
作家馬伯庸 羅嘉 攝
馬伯庸:我推薦大家讀一下法國科幻作家儒勒·凡爾納的作品。他寫的東西非常適合重慶讀者讀,因為重慶很有未來城市的感覺,是一個很有科幻感的城市。
我覺得讀一些好的科幻作品,會提高我們的科學素養和人文精神。儒勒·凡爾納的特點在於,他充滿理性,充滿樂觀主義和科學精神,而且當年他的幻想現在都實現了。我們讀到這些以前的科幻小說,就能看到這些作家的預見性,對接下來的生活其實非常有幫助。
防控小貼士
4、徹底煮熟(70°C),尤其是肉、蛋、家禽和海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