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創辦人,CBLA旅美中國律師協會理事,美國斯坦福商學院管理碩士,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法律博士,紐約/英國/香港律師,多年國際律師事務所經驗)
昨天發表【CLECSS 法律Career #122】《Vault 11-20 美國律所在中國的發展》,今天我們繼續看看Vault 21-30 在中國的發展,在這個區域我們也找到很多熟悉的律所名字。Vault 21-30 排名如下:
21&22: Wilmerhale; Ropes & Gray
說到Wilmerhale,很多朋友都沒有聽過,更不知道原來他們在北京有分所。在中國,他們也是做一些FDI,跨境投資,收購合併等。至於Ropes & Gray, 在近幾年打響了名堂,主要原因是他們有兩個:第一,他們私募投資真的做得好,客戶包括很牛的基金例如Bain Capital 等。第二,他們的COLA 非常有吸引力(高於市場水平9萬美金),近年來吸引了不少Vault 10 的律師跳過去,所以Ropes & Gray 在中國漸漸做起來。
23&24:Morrison & Foerster; Arnold & Porter
Morrison & Foerster 也算早年進入中國的律所,我很多年前在北京Baker 時,他們辦公室就在同一層樓。Morrison & Foerster 早年在中國做得不錯,但後來跟Jones Day 等律所在Corporate 方面同一個問題,做一般的FDI,M&A 沒有特別優勢。在資本市場方面,他們有做一些二線的IPO,但總體來說不算強。Arnold & Porter 以華盛頓DC 為總部,在中國沒有分所。
25&26: O』Melveny & Myers; Paul Hastings
O』Melveny & Myers 整體來說在中國法律界有相當名氣,一般簡稱OMM。由於在學校設立OMM 獎學金,所以廣為法學院學生熟悉。但事實上,他們業務並沒有做得他們宣傳上那麼好。以內地分所為例,雖然工資都出得很高,律師都很優秀,但律所本身並不賺錢,他們也沒有做出自己的特色出來。至於Paul Hastings,同樣也很出名:首先,他們能出很高的工資給剛畢業的中國法律學院畢業生,例如3萬,這個對剛出來工作的學生很具吸引力。但是Paul Hastings 本身也有文化上的問題,例如太注重Billable Hours,所以很多進去工作的年輕律師都感到很大壓力。
28&29: Shearman & Sterling; Akin Gump
Shearman & Sterling 在中國已經很多年,整體來說算是做得不錯的。Shearman & Sterling 在美國的排名不斷下跌,但在中國的資本市場領域一直比較穩定,有相當江湖地位。除了有不錯的生意外,給Associates 的薪酬福利也好。除了COLA 外,還有很多額外的福利。不過在經濟不好時,Shearman & Sterling 有裁員的記錄,這個大家要注意。至於Akin Gump,也是在中國比較低調,在香港,AG 會做一些PE,M&A 等。
我跳過了排名27 的Clifford Chance,大家可以參考【CLECSS 法律Career #39】《英國神奇圈律所在中國的發展》。同樣地,我也跳過了排名30 的Baker & McKenzie,大家可以參考【CLECSS 法律Career #16】《律所的國際戰略管理(Baker & McKenzie)》
今天寫到這裡。如果大家有其他關於內所外所的信息分享,不妨寫電郵給clecss.education@gmail.com 。祝各位CLECSS 朋友有個豐盛的法律事業!
【如果大家認同CLECSS 「 Think Big; Do Big」 的理念,請關注支持CLECSS微信公眾號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CLECSS」),轉發給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謝謝各位!有興趣加入CLECSS 微信群的Alumni 可以發電郵給 clecss.educatio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