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周,熱播了一夏的《長安十二時辰》終於迎來了大結局。
該劇改編自馬伯庸的同名小說,講述了張小敬與靖安司司丞李必,在十二個時辰內,緝拿混入長安的可疑人員,解救黎民百姓的故事,被網友稱為《長安反恐24小時》。
在劇中,長安設有一個秘密的反恐機構——靖安司,旗下有大唐資料庫、全城無線通信系統、長安全景3D虛擬實境三大黑科技。
不少人驚嘆:「可以,數據長安,智慧反恐」
沒有電腦和網絡的大唐,靖安司搜羅了大唐的所有檔案卷宗,大批書吏匯總並調閱卷宗,通過其中的信息與數據,尋找事件發展的脈絡,得出準確的分析甚至預測,這個過程就叫做「大案牘術」。
比如劇中通過大案牘術調查到:
龍波,來自龜茲,開元二十年來京,市籍,同年拜入祆教,住在懷遠坊,一直單身。
供奉記錄顯示他最近半年來給祆祠的供奉陡增,為此還特受褒獎。
大案牘術包羅萬象,堪稱是大唐資料庫:上到三省六部、御史臺、大理寺的人員調度和管理,下到百姓添丁新喪、婚配嫁娶、貿易往來的各種信息。甚至通過卷宗的蛛絲馬跡,探尋事件的真相,雖然與現在的大數據技術仍有很大的區別,但已經有了大數據的雛形。
長安城一百零八坊,每三百步設一望樓,是靖安司的眼睛。
望樓系統其實是一個信息加密+傳遞的系統,劇中所展示的畫面是真的設計出了一套可以使用的密碼系統。靖安司作為一個軍事級別的機構,信息傳遞絕對是多重加密的,望樓傳遞的信息需要對應密碼本中的內容方可破譯,以下為「加密系統」設計。
雖然劇情中,望樓的密碼被對方破解,估計也是會破解到禿頭……
劇中,長安城的大沙盤在是一個重要道具,在普通百姓連坊圖都沒有的情況下,這個3D等比復現的長安大沙盤可以稱得上「狂拽炫酷」了。
沙盤是長安城的一個小縮影,不僅展現了建築文化,還有幕後的指揮統籌。結合望樓體系,靖安司總部的人就好像擁有了一個可以鳥瞰全長安的無人機,隨時可以了解目標當下的位置,從而做出及時的指揮調度。
在長安反恐的24小時裡,大案牘術、望樓、沙盤,都為追查狼衛提供了不少的益處。數據分析,信息加密和傳遞,全景的統籌,都讓劇情更加的緊湊精彩。
雖然「大案牘術」為作者杜撰而生,但不難看從古至今對龐雜數據和信息處理需求始終存在。放眼當下,大數據技術的熱度一直有增無減,在智慧城市的領域中也會更加大有可為。
官網:www.ibda.org.cn
郵箱:mishuchu@ibda.org.cn
電話:010-58962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