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治水」攻堅戰的全面推進,茅洲河長安段水環境質量持續好轉,為了掌握茅洲河水質和兩岸排汙口分布情況,東莞市生態環境局長安分局採用全自動無人船進行全覆蓋的水質監測和水下排汙口排查,為「掛圖作戰」提供數據支撐,成環境監測新利器。
茅洲河長安段全長約12公裡,現場環境複雜,工作量大,人工方式難以滿足全面監測精準治汙的需求。而無人船可以快速排查和定位,大大提升監測、排查工作的效率和準確性,而且可以到達汙染區和深水區等水域,最大限度保證作業人員的安全,成為環境監測的新利器。
據了解,全自動採樣監測無人船搭載水質監測儀器和採樣系統,每隔200米設置一個監測點,共70個監測點,監測參數包括溫度、pH、電導率等8個指標。無人船自動導航到每一個監測點,進行水質在線監測,數據可實時回傳到岸上基站,生成水質監測報告和水質分布圖。
此外,暗管探測無人船搭載側掃聲吶對河道兩岸進行暗管探測,聲吶圖像實時傳輸到地面基站,工作人員對疑似點進行探查,結合後期分析,判斷是否存在暗管,並保存位置信息。通過記錄兩岸水上明管、排汙口和水閘等信息,記錄相應位置經緯度,最終得出一份河道沿岸排汙口調查情況表,內容包括類型、經緯度信息、聲吶圖像、衛星圖像和現場圖像,為「治水」工作提供準確的數據支撐。
在茅洲河長安段現場,岸邊的操作員正在遙控河面上的無人船開展水質監測和入河排汙口排查工作。「黃色的無人船是用於水樣的採集,以及水質的監測,白色的無人船用於暗管的探測以及排查」,無人船操作員介紹說,「通過遙控,也可以通過無線基站的方式布置好路徑,讓無人船自動採樣與監測。」
操作員還說:「通過我們一個數傳網橋,點一點跟船之間連接,然後實時回傳它的聲吶圖,我們可以通過聲吶圖發現在這河道上疑似有暗管的地方,然後我們會在疑似暗管的地方進行重點排查。」
據了解,茅洲河長安段無人船水質採樣監測及水下排汙口排查工作共分4次,每個季度1次。目前已經完成第一次的水質採樣監測工作,從今天到18日進行第二次作業,綜合監測涵蓋水質採樣、監測、排汙口排查、現場錄像等,連同重點汙染源與治水工程建設情況匯總,建立茅洲河流域治汙動態資料庫,繪製茅洲河流域電子地圖,逐步實現「精準定位、精準治汙、精準執法」。
■ 記者/李華文、呂劍鋒
■ 編輯/陳泳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