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早8時,長江紗帽右水質自動監測站顯示,pH值7.69、濁度100.4NTU、溶解氧8.96mg/L、高錳酸鹽指數1.42mg/L、總磷0.063mg/L。湖北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水環境監測室主任程繼雄介紹,數據表明,長江幹流紗帽段為二類水體,水質為優。
據介紹,湖北長江經濟帶57座水質自動監測站正式建成,實現聯網運行。這些監測站監測的各類水質監測指標每4小時更新一次,發現異常立即預警。
過去,長江流域水質監測以手工統計為主,每月採樣監測一次。「十三五」以來,長江流域開始採取儀器自動監測方式,逐步提高水質監測頻率和效率。
根據生態環境部要求,在長江及其重要支流建設水質自動監測站,是客觀評價長江流域水生態環境質量的重要基礎。據了解,長江經濟帶累計建成614個跨界斷面水站,實現水環境風險及時預警,進一步釐清了省、市、縣水汙染防治責任。
湖北省生態環境廳監測處調研員徐戈介紹,根據部署,湖北在長江流域跨省、市、縣斷面處,建設57座水質自動監測站,包括新建30座、升級改造27座,涉及恩施、宜昌、荊州、武漢等15個市(州)。
此間,省市生態環境部門強化與地方政府協調,2019年底完成新建站房的選址、「四通一平」等前期工作。今年10月31日,57座水質自動監測站建成,並聯網試運行;11月21日,自動監測站國家和地方有效聯網率雙雙達到100%。
徐戈稱,57座長江經濟帶水質自動站建成,改變了湖北傳統手工監測周期長、無法及時發現水環境安全隱患等問題,提升了全省水質監測預警能力,有利於推動長江流域上下遊協調治理和水質改善。同時,湖北長江水質監測從省、市跨界斷面,進一步細化到縣級跨界斷面,發現問題能第一時間找出原因和責任方。
根據」十四五「規劃,未來5年湖北將實現全省地表水水質斷面自動監測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