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說臺中慈濟志工七月來到北屯區東山裡林家安裝浴室扶手,仔細調整高度與方向,方便林太太攙扶行動不便的先生如廁與盥洗;他們也是慈濟基金會「居家安全改善項目」,今年上半年一百餘戶受惠者之一。(攝影/羅勇輝)
二十四至二十六日 圓滿人、事、理
7.24~26《農六月‧初四至初六》
【靜思小語】待人要圓融,做事才能圓滿,人圓、事圓則理圓。
醫院有故事
二十五日,臺中慈濟醫院簡守信院長率團隊返回精舍進行醫療報告,並且透過網絡直播,二十多個國家地區、約兩千六百個地點聯機,同步聆聽各科醫師報告醫療個案及溫馨醫病互動,共同認識「有故事的臺中慈院」。臺中慈院也有一群醫療同仁聯機參與,並在醫療報告之後,分享參與委員、慈誠培訓的初發心,以及必須兼顧工作與家庭壓力,仍堅定信念,期待以慈濟精神結合專業,幫助更多人。
上人開示:「每年此時,我大多行腳在外,但是今年走不出去,大多數海外慈濟人也無法回來,不過我仍然天天透過網絡聯機,與國際間的慈濟人見面。感恩簡院長的用心,帶著主管同仁們回到心靈的家,回家來看看師父,很貼心、很親切!」
「聽到各位報告醫療個案,很震撼、很感動,醫師巧手為病患動手術,像是眼科醫師為眼部病變的病患動手術,讓他們重見光明,看見世界之美;要在這麼小的範圍動手術,還可以做得這麼好,實在很不可思議!」
「我從年輕就一直體會病苦,當年沒有像現在有這麼多營養品可以補充,是用米糠炒出香味,用熱水泡炒米糠當營養品;當時體會到窮苦,也體會到病苦。因為體會到窮之苦,所以成立慈濟做慈善;因為體會病之苦,也看見『因病而貧、因貧而病』的社會現象,所以建立醫療志業,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
上人以己身為例述說,生病確實很難受,不過自己每天都很感恩,有許多人的關心與照顧。老與病是自然法則,但是天天都有溫馨的愛滋潤著自己的心靈。期待大家有志一同,珍惜充滿慈濟大愛的好環境,善用資源救拔病苦。若凡事總要談利,想為自己謀取利潤,「利」字當前,「害」就隨之而來;為利益人間而做事,為了造福人群而付出,則心無得失,輕安自在,但是已經為自己建立了好品德。
上人說,隨著科技愈來愈發達,醫療儀器愈來愈先進,期待醫療同仁要以惜福的心善用儀器與設備,為病患細心設想、用心治療,讓他們重拾健康,這就是在造福人間。
本文選自 慈濟月刊646集
感恩您的關注!更多內容,請掃描以下二維碼關注公眾微信號:靜思大良福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