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月刊627期】慈濟環保起點在臺灣

2021-02-10 靜思大良福田

十二月十一至十二日 聞、思、修

12.11~12《農十一月‧初五至初六》

【靜思小語】聞法能力行,才有所得;否則空有學識,空過時日。

慈濟環保起點在臺灣

近日有一則新聞報導,巴西有一頭未滿三歲的小牛,體重合乎宰殺標準而提早被農場飼主送進屠宰場。小牛被送上貨車運往牛市,途中躁動而衝下貨車,跑進叢林,消失不見。

警消人員追捕,小牛往海灘奔去,最後竟往愈來愈深的海域走去,不斷掙脫、躲避人類的營救。最後,小牛轉頭往回看了一眼後,便被海浪淹沒,溺斃於海水中。警消人員事後感嘆地說:「牠好像知道自己的結局,不願再相信人類,執意要往前走,逃離人類。」

十一日誌工早會,上人提起這則報導,深為感嘆:「牛對人類失望,不信賴人,知道最終還是要被人類殺死,不如自行了結,實在很悲哀。所有的生靈都有求生的欲望,意識、覺性都是一樣的,有苦有樂也有愛恨;人是萬物之靈,庇護動物是理所當然;動物並非供應人的口欲而生,要發揮愛心尊重生命。」

依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在二○一六年的牲畜年產量統計,每秒鐘全球有兩千三百五十二隻牲畜被殺;換算下來,全球一日要宰殺兩億三百多萬隻動物。

上人嘆道,每天有這麼多生命因為人的口欲而消亡,人因口欲而造殺業,也因為人的口欲飼養大量牲畜,致使大地受破壞、空氣受汙染。「面對全球暖化,守護大地與人體健康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素食;從葷轉素,只要轉變觀念和生活習慣就可以做到。」

慈濟團隊十二月參加于波蘭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COP24),志工分享慈濟環保推動方法與成果,也透過影像向各國代表展示臺灣有許多高齡環保志工,不願意因為年紀大就退休在家、無事可做,仍然天天到環保站勞動付出,很感恩還能對大地、為人群有貢獻,而且信念堅定,「做就對了」。

「現在全球有十六個國家地區的慈濟志工就地推展環保,學習臺灣環保志工的精神與做法。臺灣是慈濟環保的起點,我們做到了,就能帶動這麼多國家地區的人;只要用誠實的心、發揮無私的愛,就可以庇護天下眾生。」

本文選自 慈濟月刊627期

感恩您的關注!更多內容,請掃描以下二維碼關注公眾微信號:靜思慈濟大良福田

相關焦點

  • 【慈濟月刊650期】全球為後盾
    全球為後盾十一日,菲律賓慈濟人透過網絡視訊,在幾個地點與新店靜思堂聯機,向上人報告天鵝風災的勘災、賑災進度,以及持續啟動「以工代賑」,帶動居民清掃家園的情形。上人期勉菲律賓慈濟志工、人醫會與當地政府單位和居民合和互協,凝聚各界力量,以使災區儘快恢復生機。
  • 【慈濟月刊646期】醫院有故事
    封面圖說臺中慈濟志工七月來到北屯區東山裡林家安裝浴室扶手,仔細調整高度與方向,方便林太太攙扶行動不便的先生如廁與盥洗;他們也是慈濟基金會
  • 《慈濟月刊》獲年度全國內刊一等獎
    本次大會給予慈濟高度肯定,並有半小時的時間給慈濟介紹。其樸實無華但感人至深的內容,獲得在場資深媒體工作人員熱烈掌聲連連。尤其當大家知道,《慈濟》沒有任何稿費,沒有一位記者,完全要靠志願者供稿來撐起每個月一期的雜誌,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吳屸說:「志工不領任何報酬,那是因為所有的慈濟人文真善美志工都堅信,自己的文字或照片,能夠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
  • 【慈濟月刊650期】醫療之愛,希望之光
    醫療之愛,希望之光今年度北區第一場,也是全臺灣第一場授證暨歲末祝福典禮,十一月七日在新店靜思堂舉行,約八百位臺北慈濟醫院主管同仁及三百多位志工、會眾參加。臺北慈院趙有誠院長率主管同仁投入經藏演繹,並帶動全場虔誠發願。
  • 【慈濟月刊646期】大哉教育,大哉善益
    封面圖說臺中慈濟志工七月來到北屯區東山裡林家安裝浴室扶手,仔細調整高度與方向,方便林太太攙扶行動不便的先生如廁與盥洗;他們也是慈濟基金會
  • 慈濟撒播環保種子 守護清淨大地
    (慈濟基金會提供)記者謝璇/綜合報導 慈濟基金會舉辦為期三天的「2018年慈濟全球環保幹事精進研習會」今天圓滿結束。來自十五個國家地區包括新加坡、日本、馬來西亞、美國與臺灣等超過700多位環保幹部志工,以學員身份在研習會中充實與環保相關領域的知識,也彼此交流分享環保經驗,將收穫帶回自己的國家。 證嚴法師向與會學員開示,感恩大家共同心念,為大地眾生付出。
  • 【臺灣印象 · 走心之旅】慈濟功德會&靜思精舍
    2015年11月25日,中國廟會文化研究院走心之旅來到了臺灣慈濟功德會與慈濟靜思精舍。
  • 慈濟與佛教環保
    演講中獲熱烈掌聲,上人應機鼓勵聽眾:「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帶動慈濟環保起步。做環保、回收資源、淨化大地,就是惜資源、愛大地、護山林的大慈悲觀,也就是大乘佛法「修福德、增智慧」的主要內涵。對於在環保站做資源回收的環保志工,盛讚是「草根菩提」:「菩提」是覺悟的意思.環保志工是保護大地的菩薩,所以叫作「草根菩提」又說:我們的環保志工,看起來很不起眼,只是坐在那裡,把人家丟掉的東西撿回來分類,做什麼呢?
  • 【慈濟廈門】廈門首位照顧戶捐大體
    日前,大陸福建廈門慈濟志工何銀濱用他的生命告訴大家:走到生命的最後,善行依然不止。為治白血病 花光所有的積蓄何銀濱1984年出生於福建漳浦的一個小農村,父親早逝,母親一人在親戚的幫助下,拉扯大他和妹妹何森燕,成年後的何銀濱成了家裡的支柱,敢拼勇闖。
  • 慈濟基金會 在中國各地無私付出系列報導
    真誠的愛—化不可能為可能自1991年大陸華中、華東發生世紀洪災以來,慈濟以如同對親人般的疼惜與關愛,在當地開展慈善工作,20多年來從未間斷
  • 匯聚大愛回報社會 慈濟2017年首場志工受證在臺灣彰化舉行
    慈濟基金會2017年臺灣志工首場受證及歲末祝福會現場志工慈濟基金會2017年臺灣志工首場受證及歲末祝福會,於12月1日開始,接連兩天,正式在臺灣彰化靜思堂展開,3個場次4千位志工及會眾,年齡從最小一歲到最年長百歲人瑞蔡寬等
  • 【廣濟人】血液科肖醫生的臺灣慈濟取髓之行
    浙二血液自1996年起作為省首批獲造血幹細胞移植資質的的科室,是中華骨髓庫、臺灣慈濟骨髓庫和各地臍血庫的協作單位。  目前成人的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的供者主要有親緣(同胞之間或父母和子女之間)和非親緣(沒有任何血緣關係),而要在茫茫人海中找到配型相合的非親緣的志願捐髓者無疑是大海撈針,這個概率約為十萬分之一。
  • 蘇州慈濟門診部 成立「睡眠治療中心」及「腫瘤治療中心」
    10月31日蘇州慈濟志業園區三喜臨門,一個是大愛環保科技人文館開幕,另外兩個是蘇州慈濟門診部成立「睡眠治療中心」與「腫瘤治療中心」,一場守護大地健康——環保,與守護身體健康的揭幕儀式,在慈濟門診部舉行。現場百餘位觀禮民眾,共同見證這歷史性的一刻。
  • 慈濟志工關懷臺灣遊覽車罹難者 聲聲佛號膚悲慟
    ■ 點擊上方「中國佛教報導網」,快速關注臺北市發生遊覽車翻車事故,造成臺灣同胞33人罹難、11人受傷。
  • 大陸慈濟:民工子弟學校環保課 志工傳授十指口訣
    「環保十指口訣」淺顯易懂,獲得同學熱烈迴響。由於部份學生的家庭經濟狀況堪憂,崑山慈濟志工便一直關注著這個學校,也多次和校方聯繫,希望能通過物質和精神上的幫助,為孩子們創造一個健康成長的環境而盡點心力。終於,2012年12月起,慈濟志工開始到前景小學進行助學金發放即靜思語教學,幫助了二十三名學生,由此開始了慈濟與前景小學的殊勝因緣。4月8日的靜思語教學活動中,慈濟志工以「環保」為主題,帶去活潑的課程。
  • 慈濟蘇州健康促進營 :愛滿溢 傳播正能量
    張明徽教授北京大學的甘業華教授則是提到兩點原則:吃素和參與環保。上海中西醫結合康復醫學研究所副所長張輝教授,分享靜思與腫瘤康復的相關性。甘業華教授正向思維方面,臺灣正念發展協會副秘書長江秉翰老師,強調凡事朝好的方向去思考,不但能紓緩壓力,還有療愈力。
  • 【慈濟醫療】罕見病女孩跪行26年 赴臺醫治終於可用腳走路
  • 廣州雲南福建慈濟 | 寒冬送暖形式別樣有溫度
    慈濟寒冬送暖,今年在大陸廣州的鐘落潭鎮,不再是鄉親來領物資。 慈濟志工 許華:「以往我們的集中發放的形式,都是村幹部拿著一大疊的發放通知單來代他們領取,有很多的孤寡老人、然後還有殘障人士、還有孤兒,他們沒有辦法親自到現場來領取這一份物資,沒有辦法感受到現場發放,慈濟人給予的這一分愛和關懷。」
  • 【再回眸】花蓮慈濟醫院建院後覓人才
    1987年6月30日 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杜詩綿、外科主任張耀仁,赴臺大醫院參加「建教合作績效檢討會」,以利提升兩院合作關係,提供東部民眾更好的醫療服務。    回溯1984年4月動土的花蓮慈濟醫院從找土地、興工到啟業,各界有心人士一一出現協助解決難題,然而醫護人員來到後山行醫的意願,又成了另一大挑戰!    花蓮地處邊陲,孩子念書該怎麼辦? 新醫院會不會經營不善倒閉?種種疑慮,使得招募醫護人員更加困難!最後有哪些方法來尋覓人才呢?請看...
  • 開學了 慈濟啟動安心助學
    各小學、國中、高中、大學將陸續開學,針對災區學子與家庭,慈濟2月11日起展開全面訪視,包括安心助學的「助學補助」,家戶經濟的「生活補助」、醫療需求及心靈關懷。(攝影者:林伶俐)【新聞稿】即將開學,慈濟啟動安心助學,照顧臺南災區學子。志工連日來展開安心訪視,採「一案一關懷」,要讓臺南受災的學子安心就學。2月14日誌工也將協助玉井小學清理校園,讓學童有一個安全乾淨的校園。關懷臺南地震,慈濟連日來出動逾一萬三千人次志工,展開「安心家訪」、「心靈膚慰」及「法會陪伴」等面向的關懷,陪伴家屬走過悲傷與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