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癌症的發病率越來越高,排名前四的癌症分別是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結直腸癌。在「如何預防腫瘤的發生」問題上,與會的每位醫學專家都提到「愛與利他是最好的良藥」。
清華大學醫學院的張明徽教授和蘇州市立醫院腫瘤科時建明主任,在介紹腫瘤治療方法之餘,都特別提到心理因素對癌症治療的影響。他們都倡導患者學習如何去愛,以積極正面的態度面對生活才有利於治療。
時建明主任
張明徽教授
北京大學的甘業華教授則是提到兩點原則:吃素和參與環保。上海中西醫結合康復醫學研究所副所長張輝教授,分享靜思與腫瘤康復的相關性。
甘業華教授
正向思維方面,臺灣正念發展協會副秘書長江秉翰老師,強調凡事朝好的方向去思考,不但能紓緩壓力,還有療愈力。長期關注生活美學的吳清芬老師,則是與學員們分享「遇見~樸食之美」,她強調的是,疼惜自己多一點,讓生活多一些美好,快樂就會多一點,才有更多的健康活力。
江秉翰老師
吳清芬老師
在護理方面,臺灣長期照護專家孔鑫芃老師,與大家分享照顧失智、失能整合性照護,患者雖然記憶空了,但如何愛滿滿的守護患者。
孔鑫芃老師
臺北慈濟醫院的陳美慧護理長,有著三十多年護理經驗,她在傾聽和陪伴病人中,慢慢領悟到「說好話,存好心,做好事」的「三好」人生真諦,她對接觸到的每一位患者都傳授了健康三要素:樂觀、善解、有愛。
陳美慧護理長
蘇州慈濟門診部(健康促進中心)管理室陳惠蘭主任,以其在慈濟醫療重症照顧數十年的經驗,分享著如何用愛陪伴重症患者與家屬,最重要的是慈濟醫療人文的體現。
陳惠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