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節日都有它的意義所在,人們通過不同方式來表現出來(比如我國中秋節吃月餅)。聖誕節作為歐美國家最盛大的節日,是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公共假日。
不過, 俄羅斯12月25日不放假。
雖然俄羅斯也有聖誕節,卻與別人「與眾不同」!
1月7日,是俄歷聖誕節。在俄羅斯被認為是除復活節外最重要的宗教節日,聖誕節的傳統活動是聖誕前夕守夜,守夜活動主要在教堂舉行。
聖誕節前一天,即1月6日被稱為聖誕前夜(сочельник),西方稱為平安夜,人們會去教堂祈求在新的一年裡收穫幸福。
聖誕樅樹(рождественская ёлка)是聖誕節不可缺少的裝飾品,也叫聖誕樹,常用松柏做成,並被放置在許多公眾場合,如克裡姆林宮、紅場前都會擺放樅樹。
裝飾樅樹的風俗從18世紀開始流行,並為敬奉神明在樅樹上掛滿各種各樣的禮物。在家庭中裝飾聖誕樹是全家老少最為開心的時刻。
聖誕老人作為聖誕節的代表,快樂與慷慨的化身,一直深受家長和孩子們的喜愛。每年聖誕夜,聖誕老人乘著鹿拉雪橇從北方來悄悄地把禮物裝在新長筒襪裡給孩子帶來意外驚喜。
大家印象中的聖誕老人都是這樣的↓↓↓
不過,俄羅斯的聖誕老人是這樣的↓↓↓
在俄羅斯,他不叫聖誕老人,而叫做「嚴寒老人」。
傳說在「嚴寒老人」的臥室,床上呈寶塔狀,從大到小摞了7個枕頭。據說,枕頭裡裝的都是小朋友們的新年願望。從周一到周日,「嚴寒老人」每天都要換個枕頭睡覺,從而幫所有小朋友實現願望。
每年11月18日,「嚴寒老人」都要在自己的「世襲領地」慶祝生日。但每當人們問起「嚴寒老人」的歲數,他總是笑眯眯地說:「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還跑得動,還能每年給孩子們送去祝福和禮物,還能給人們帶去新年的希望、夢想與愛。」
「嚴寒老人」的裝束與聖誕老人相似,都留著長長的白鬍子,穿著紅色衣服,白眉毛下一雙和藹可親的眼睛。區別在於,聖誕老人一般穿的是紅色短襖,而「嚴寒老人」穿的則是長及腳踝的紅色棉大衣,還戴著厚厚的棉手套和天鵝絨鑲邊的皮帽,一看穿戴就挺「嚴寒」的。
傳說中,每個新年前夕,嚴寒老人都會從大烏斯秋格出發,先到一個名叫科斯特羅姆的小鎮接上「雪姑娘」,然後兩人一起坐著俄羅斯傳統的三套馬車,進行全國大巡遊,給俄羅斯各地甚至全世界的孩子送去新年禮物和祝福。
在大烏斯秋格鎮中心,有一棟黃色小木屋——「嚴寒老人」郵局。不論俄羅斯小朋友身在何處,把地址寫成什麼,只要信封上寫著「嚴寒老人收」這幾個字,信最終都會寄達這裡。
郵局牆上展出了孩子們寄來的各式各樣信封,甚至還有圓形和五角形的。來信內容也是五花八門,小朋友有的想得到一部手機,有的想得到一臺電腦。
沒忘記寫上自己地址的小朋友,都會得到「嚴寒老人」的回信。信紙印刷精美,上寫祝福話語,落款處的印章圖案是「嚴寒老人」正在伏案奮筆疾書寫回信。
在郵局工作的尼娜專門負責填寫回信地址。新年前夕,每天的來信最少要用5個一米長大麻袋才裝得下,「這幾年我們收到的來信至少也有約200萬封。」
莫斯科多家節日活動組織公司表示,新年期間,旗下扮演「嚴寒老人」和「雪姑娘」的工作人員會嚴格遵守新冠防疫規定,包括接受新冠病毒檢測,按要求佩戴口罩、手套,並對表演道具進行消毒。出於美觀考慮,上述公司還會專門為「雪姑娘」製作精美主題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