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與俄羅斯的關係在最近幾年內一直都不是很好,但要說到其中最大的爭議點,無疑是俄羅斯當年吞併了克裡米亞,並支持烏克蘭東部武裝直至現在。
國際局勢是變幻莫測的,這個世界上並沒有永遠的朋友,當然也沒有永遠的敵人。雖然俄羅斯總統普京,對於烏克蘭的「喜劇總統」冷落了數月之久,但最終還是與本月在法國巴黎、在馬克龍的牽線中,兩人首次見面了。
在巴黎的那場會議,由於有歐盟多國領導人做出保證,所以俄羅斯與烏克蘭儘管矛盾重重,但最終還是達成了一些有意義的協議。在公開的會議內容中,其中有一條是這樣的,俄羅斯與烏克蘭兩國在2020年末之前,互相遣返全部戰俘。
眾所周知,在國際關係中,戰俘是一筆非常大的「籌碼」,能做出這樣的決定,那肯定是下了很大的決心。尤其是處於相對弱勢的烏克蘭這方,自然是希望自己這點「誠意」,能夠打破點俄羅斯的強勢格局,為未來能夠收回克裡米亞和烏克蘭東部,付出一點努力。
然而當12月29日,烏克蘭政府在東部地區,釋放了全部共計87名「親俄分離主義者」之後,俄羅斯確實是滿意了,但是自己國內卻炸開了鍋。最讓人感到困惑的,國內這群示威者抗議的不是交給俄羅斯戰俘,而是戰俘中個別人的之前的行為。
2014年烏克蘭爆發「顏色革命」,警察為了維護治安,擊斃了100多個示威,這些擊斃示威者的警察,有的成了分離主義者並最後成了戰俘。近日在首都基輔的示威者表示,交給俄羅斯戰俘中,有幾個戰俘是「民主社會的公敵」,他們不應該被送到俄羅斯,而應該被擊斃才能平民憤。
都到了這種國家大事的時候,有些烏克蘭人還不忘捍衛「民主」,他們不敢討厭外國政府,卻對國內政府要求出奇的高。就這樣一副樣子,烏克蘭未來很有很長的路要走。
熱文點擊
40年來首次!中俄伊三國聯合軍演,各方背後的小心思你看出來沒?
中印角力,莫迪這一操作,讓中國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