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野生動物園副園長齊新章回答:
首先要明確,動物園割鹿角的原因。a.初生的鹿茸會慢慢脫掉外表絨毛,只剩下硬化的骨質鹿角,對於飼養員和其他鹿而言都很危險;b,鹿角每年都會自然脫落;c.雄鹿為了爭鬥的角更加尖利,會磨角,導致展區裡面欄杆、牆面上都出現磨角流的血。
從科普教育的角度來看,動物園應當樹立說明牌,就割鹿角的原因和操作過程進行講解,讓公眾知道更多的知識。
從動物福利的角度來看,動物園應當嚴格按照規程操作,做好麻醉、止血、消炎等工作。
從服務遊客的角度來看,動物園應當照顧遊客的感受,在割鹿角時應避開遊客,不讓遊客看到血腥的場面。身上有明顯血跡的鹿暫時可以不對外展出。
最後,希望大家能夠理性、客觀地看待這項工作。
花落成蝕回答:
先給你們看張圖片。
這是一個飼養員朋友去年8月份拍的照片。免得給他惹麻煩我把水印馬賽克了。
你們猜,這些血跡是咋來的?
一開始,我以為這是食肉獸的食槽但是轉念一想不對啊,現在不都不餵活食麼?
後來,朋友告訴我,這是繁殖期的公鹿(沒細問是哪一種)在石槽上磨角磨出來的。鹿角剛長好時表面還有一些皮膚,鹿自己會在堅硬的地方打磨角,讓角變得更尖銳,打起架來會更強悍。
這是一頭加拿大馬鹿(Cervus canadensis roosevelti),你看看它自己給磨的。不切角,血腥神馬的有得看的。
不給籠養的雄鹿切角,還會產生一系列安全問題。
首先,會對鹿群產生威脅。雄鹿是一種非常暴力的動物(斜眼看拜拉席恩家族),在繁殖期,雄鹿之間的互相攻擊就不說了,丫們還會攻擊母鹿以及小鹿。在自然環境中,雖然母鹿、小鹿鐵定打不過公鹿,但因為場子大能夠跑,所以也不會受太大的傷。但在人工環境下尤其是動物園的展示環境中就真難說了。
其次,對飼養員也是威脅。許多大型食草動物都是神經病(馴化之後會好一些),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突然覺得自己被人給威脅了,然後發個狂什麼的。你讓進籠子的飼養員去面對那麼尖的角?嘖嘖想想就好可怕……
最次,會對遊客產生威脅。這裡有一個案例,一個小孩子的眼睛被鹿角給插了。
我覺得,給動物園內的大型鹿去角是一個權宜之計。如果場館足夠大(很難),設施足夠好,不去角也沒事,不去反而會有更自然的展示(不過那恐怕就要見血了,我個人不認為見血是不可以的)。
不過,如果是我來處理的話,我可能不會讓遊客看到鹿滿臉是血啥的。
擴展閱讀:
在果殼,有這麼一群動物園愛好者。
他們會討論國內動物園的弊病,介紹國內國外的優秀動物園,分享全世界的動物知識。
想邂逅這群專業的動物園愛好者,請戳「閱讀原文」,加入果殼動物園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