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傳統照明,LED照明具有節能、環保、壽命長、電能轉化率高等優勢,而隨著LED照明光源的發展,色溫變得越來越容易調整。瑞士巴塞爾大學的Cajochen等學者的研究表明,波長460nm的光能使人體體溫升高,但波長550nm的則沒有影響。
在通用照明市場整體趨於成熟、需求提升速度減慢的情況下,提升產品附加價值、改善產品的可靠性、色彩、光效等性能對於廠商而言是發展重點。隨著社會人本意識的增強,人因照明應運而生。
如今,對於色溫與人體影響的研究已經進步到商業化階段,如醫療、教育和工作環境等越來越多的人因照明應用場所採用LED光源,以改善人類生活,甚至連國際空間站俄羅斯「黎明」號艙體中也安裝新的可變光照明器,以模仿地球上日出到日落的光照。
歐洲照明協會認為,人因照明目前通常應用在商業及家居照明領域,通過LED產品、智能照明系統以及以人為中心循環經濟來提升照明質量將會成為歐洲照明市場增長的新動力。而智能照明主要應用在智能家居、智能樓宇、城市道路等領域,可以與其它智能家居系統比如安防系統、娛樂系統進行語音互動。
智 能 家 居
譬如搭乘物聯網春風的臺達集團,推出的BIC智能照明解決方案即是以物聯網照明架構為基礎,其建構的藍牙智能照明控制,可透過燈具內所使用的關鍵藍牙零組件,進行數據採集及分析,最後整合到樓宇管理平臺。除提供個人化照明控制外,還可搭配Beacon定位系統,提供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相關應用服務,達到人員追蹤、資產管理、室內導航、電子圍籬、訊息推播、熱點分析等功能。
在智能照明領域,LED通過與人工智慧、物聯網等先進技術的結合,可以實現以人為本的照明。當前,「人因照明」受到的關注日漸增多,許多照明製造商如歐司朗、通用電氣、飛利浦、歐普照明等國際大廠紛紛剝離傳統照明業務,尋找細分領域發力,在人因照明領域進行投資布局,並且在光源展上展出「以人為本的照明系統」。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法蘭克福照明展的一大重點就是向世界展示如何為人類打造更智慧的生活,並由此確立了人因照明的主軸。
其實,人因照明不僅需要優秀的光學設計,還要有完善的智能控制和數據分析系統,更要有一個好的LED光源。因此,照明企業與其他科技企業的合作便在情理之中。
2018年8月28日,華為終端與上海三思(顯示與照明雙輪驅動)、歐普照明在深圳聯合舉辦智選新品上市媒體品鑑會,推出智能照明系列產品,包括讀寫檯燈、香薰助眠燈和全彩燈泡三款人因照明產品,在體驗上,華為為這三款產品提供一鍵極連功能。當天,華為方舟實驗室也揭牌成立,該實驗室將承載各品牌互動、產品研發的全過程。業內人士認為,隨著華為與照明品牌加深合作,我國智能照明產業將會加速發展。
除了達成戰略合作之外,併購也是一條可行的道路。比如,億光在2013年收購德國照明公司WOFI、2018年飛利浦照明收購深圳磊明科技有限公司均是LED照明行業經典併購案例。
據新思界發布的報告顯示,智能照明將成為我國照明行業技術工藝提升、盈利能力提高的必然選擇。同時,隨著人們對光品質要求的提高,未來照明發展將趨向人因照明,照明企業需抓住機會、力爭上遊。
文章來源|中國安防展覽網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