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ndForce旗下綠能事業處LEDinside最新「2017 中國車用照明市場趨勢」顯示,2016年中國傳統乘用車出貨量已達到2,250萬輛,預估在2017年仍將可達到2,380萬輛的水平(5.8% YoY)。
2016年之前大多是合資品牌主導市場,從2016年開始隨著中國本土車廠的製造質量逐步上升,自有品牌銷售量也逐年成長,預料隨著中國新興城市數量的增加,中國汽車出貨量將持續提升。
同時,新能源乘用車在美觀設計與能源考慮之下,對於LED車用照明的需求較高,也是值得注意的重要市場指標。
遠近頭燈:雖然單價最高,但目前國際各主要車燈廠積極在中國開發中低階LED頭燈,除了滿足當地市場需要,也可降低開發與生產成本,但目前僅限於中國的中高階車種,2017年在中國遠近燈僅有2% LED滲透率 (國際市場的平均值在12%)。
日行燈:因為目前在中國日行燈的配備並非標準配備,因此許多中國的中階車種將其視為位置燈功能,在亮度與規格上都與歐洲地區來的低,也因此在中國成為中階車的常見配備,2017年在中國日行燈已達40% LED 滲透率 (國際市場的平均值在24%)。
霧燈:霧燈因為具有功能性,且光源需要向外照明,對於燈具的散熱與光學難度僅次於遠近燈,因此中國乘用車滲透率在2017年僅有7% 滲透率 (國際市場的平均值在16%)。
對於電動車來說,車尾燈大多採用均勻光設計,在維持美觀的前提下必須採用多顆LED配置,使得電動車車尾燈的LED比例較一般汽油車來的高,2017年電動車已達到75% LED滲透率,一般乘用車的滲透率則為44%。
作為主要車用照明的遠近燈,LED功率約需要15W,若使用傳統燈泡照明則需要40~60W 不等,對於電動車來說,光源耗電量差別很大,因此也會加速遠近燈採用LED的比率,LED滲透率會在短期間內迅速攀升,2017年已有8% LED 滲透率,而中國傳統汽車僅有2%滲透率。
中國市場中,分為合資車燈廠商與中國車燈廠商,其中合資車燈廠商規模最大的上海小糹,目前營收已經超過100億人民幣。本土規模最大的為星宇,2015年營收接近25億人民幣。
除此之外,中國市場上主要的合資及外資車燈廠商還包含海拉、小糹、法雷奧、瑪涅蒂馬瑞利、大茂偉瑞柯等。而本土的前裝車燈廠商主要包括江蘇彤明、江蘇文光、浙江嘉利、浙江天翀、佛達信號、山東魯得貝、南寧燎旺等。
中國能見度與通用性較高的車燈模塊,目前仍以晨闌、麗清為主;大部分外資及合資車燈廠會將模塊業務也涵蓋在內,另外星宇、彤明等則是少數將業務範圍擴展至模塊業務的中國廠商。
但由於模塊廠門坎不高,目前許多其他中國車燈廠也在計劃投資模塊產線,預期未來自產模塊的車燈廠比重會大幅增加。
2015-2016 LED 廠商於中國市場發展
根據LEDinside 調查,2015中國車用LED營收排名前五大為OSRAM Opto、Lumileds、Seoul Semi、Nichia、億光。然而三星於2016年對於車用事業相當積極,進入2016年營收預估排名前五名之中,億光成為第六名。
以上內容均摘自《LEDinside:2017 中國車用照明市場趨勢》,如需了解更多報告內容,可聯繫:王春勝(13825284100)
更多內容,點擊標題閱讀: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查詢2017全球LED燈泡零售價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