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一望無際的銀杏林蒼翠欲滴,一條筆直的水泥路橫貫東西,一陣陣轟鳴的機器聲打破了郯城縣新村銀杏產業開發區趙林村的寧靜。
「吳書記,村北也能修嗎?」
「一塊修,咱先把路基墊好。」 「吳書記,這邊能修幾米寬?」
「7米,和南邊一樣寬。」
趙林村位於郯城縣新村銀杏產業開發區中部,全村2000多口人分散著10多個姓氏30多個房頭,人多姓雜、支部弱化,是該區的黨建薄弱村、集體經濟發展困難村。
「全開發區就數著俺村的路差,除了化鮑路是縣鄉路,其他沒有一條像樣的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遇到連陰天,車陷泥裡爬不出來,群眾意見很大。村支部從2014年就開始籌劃修路,都因為資金缺口太大,村裡負擔不起而一次次擱淺。」老黨員張慎亭說。
2014年,54歲的吳青峰被全體黨員一致推選為村支部書記,當上了一名組織戰線上的大齡新兵。「要想富先修路」,上任伊始,吳青峰帶領兩委成員走遍了村裡的大街小巷,給村莊規劃了美麗的藍圖。
為了打造銀杏溫泉小鎮,發展全域旅遊,新村銀杏產業開發區黨工委把2018年定位為基礎設施建設年,先後規劃了丁灘路、廣福路、顏黃路等14.7公裡的旅遊環線建設目標。其中,丁灘路一期南起丁溝一村北至趙林村,全程3.7公裡,規劃為7米寬水泥硬化路面,趙林村段長2公裡。「這裡原來是一條3米寬的生產路,要加寬路基就要涉及清障拆遷、耕地佔用,老吳年齡大,性格綿軟,說實話,剛開始我們都替他捏把汗,沒想到4月底縣交通局來驗收路基,趙林村完成的最快最好。」該區黨工委副書記黃立濤說。
「趙林村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咱們等不起,錯過機遇,趙林只會更加落後。」老黨員趙明中介紹,吳青峰組織全體黨員開會,表示困難再大、阻力再多,任憑摔鍋賣鐵,借錢也要把路修好。路好走了,趙林村才能搭上開發區全域旅遊的發展快車,鄉親們才有脫貧致富的希望。
「千難萬難,沒有錢最難。」老黨員葛振堂說,「為了整修路基,光石頭就拉了近30萬塊錢的,再加上修橋、涵管、水泥、機械都還欠著。村集體沒有錢,吳青峰、蘇海峰帶頭捐了2000塊錢,村民張慎傑參軍在西安轉業,清明節回家祭祖,聽說修路主動捐了1000元。鄉親們在他們帶動下,自發捐款3萬多元,還是遠遠解決不了問題。吳青峰用私人關係個人名義借來了20萬塊錢,預付了部分石料和機械費用。」
吳青峰用自家房屋抵押借來20萬元建設資金交到新村銀杏產業開發區經管站供專項調度使用的消息一傳開,很多好朋友不理解。「都勸我說,修路是大家的事,你一個人背這個債幹什麼,萬一以後村裡還不上怎麼辦?」吳青峰說,「修好丁灘路是趙林村2000多口人多年的願望,沒有錢我去想辦法,但時間不能等,機會更不能錯過,不能給群眾辦事,大家選你幹什麼?」
一輛商混車開過來,施工人員又開始忙碌起來。吳青峰望著不斷向北延伸的水泥路面感慨萬千:「剛開始好多人都認為俺村這條路修不成,多虧了我家人的支持,也多虧了群眾的支持,拓寬路基需要清理村民陳友1000多棵苗木,最後只賠了他2000元移栽費。更離不開村裡幾個老黨員,沒有報酬、沒有節假,晝夜值守在工地。前兩天下大雨,75歲的老黨員葛振喜冒雨給剛打的路面蓋塑料布,我讓他回家,他說咱不能忘了入黨時的誓言,反正也不能再活70年了。」
路在不斷向北延伸,吳青峰心裡又有了新的目標,「丁灘路一期很快結束,我們打算把村北的路基提前整好,趁機會爭取開發區和縣交通局一塊給修上,下一步再對路兩邊綠化提升,我也算為趙林村的父老鄉親們幹了一件實事。」(通訊員 王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