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點擊上面 免費關注...
頭 痛
一、偏頭痛方
[組成]羌活(去蘆、獨活(去蘆)、川芎、白芷、細辛、藁本(去蘆)、防風(去蘆)、黃芩(酒炒)各3克。
[用法]上挫,一劑,水100毫升,煎2.4克,食後熱服。
[功效]祛風散寒,止痛。
[主治]偏頭疼,至妙之藥。
[來源]《世醫得效方》
二、附子湯
[組成]大附子1個(生用去皮臍)、綠豆3克。
[用法]上同入銚子內煮,豆熟為度,去附子,即服豆而安。每個可煮5服,後為末服之。
[功效]散寒止痛。
[主治]頭風至驗。
[來源]《世醫得效方》
中 暑
一、濯熱散
[組成]白礬、五倍子、烏梅(去核)、甘草各30克。
[用法]上為末,入飛羅面120克拌勻。每服6克,新汲水調下。雖平日不敢飲冷者,服之不妨。真有奇效。
[功效]祛暑清熱解毒。
[主治]傷暑迷悶,及洩瀉霍亂作渴立效。亦能解諸毒。
[來源]《世醫得效方》
二、潑火散
[組成]青皮(去白)、赤芍藥、黃連(去須)、地榆各等分。
[用法]上為細末,每服3克,冷下調下。
[功效]清熱瀉火。
[主治]傷暑煩躁,煩渴口乾。並治血痢,婦人熱崩。
[來源]《世醫得效方》
洩 瀉
一、風下湯
[組成]人參、白朮、乾薑(炒)、甘草(炒)各30克、茯苓、厚樸(姜制)各60克。
[用法]上銼散,每服9克,水70毫升煎,空心服。
[主治]腸胃虛弱,腹內痛,身體怯寒,洩瀉青黑,兼治傷寒挾寒而利,臍下冷,名鶩溏證,效。
[來源]《世醫得效方》
二、豆蔻飲
[組成]陳米30克、肉豆蔻(面裹煨)、五味子、赤石脂(研)各15克。
[用法]上為末,每服6克克,粟米湯飲調下,日進3服。
[功效]澀腸止瀉。
[主治]滑洩神效。
[來源]《世醫得效方》
瘧 疾
一、爭功散
[組成]知母、貝母、柴胡(去蘆)、常山、甘草、山梔子、檳榔各15克、蟬退10個、地骨皮(去骨)15克。
[用法]上銼散,每服9克,用桃柳枝各5寸煎。未效,用過路草藤5寸煎服。
[功效]清熱解毒,祛邪截瘧。
[主治]熱瘧多效。
[來源]《世醫得效方》
二、冷附湯
[組成]附子重30克(炮去皮臍)。
[用法]上切作片,分2服,水150毫升,生薑10片,煎至70毫升,隔夜煎下,用薄綿覆盞面,露一宿。五更冷服。
[功效]壯脾胃,去痰實,除虛熱,降心氣。
[主治]瘧疾無過是痰實痞塞不通,脾胃虛弱,熱在上,停於胸膈,不將入於臟腑,所以五更冷服,乃使藥下達,壯脾胃,去痰實,除虛熱,降心氣屢用屢效。
[來源]《世醫得效方》
痢 疾
一、芍藥柏皮湯
[組成]芍藥、黃柏各30克、當歸、黃連各15克。
[用法]上為末,水丸小豆大。溫水下6-9克,無時候,及夜五六服。禁忌:油膩脂肥發熱等物。
[功效]清熱利溼,和血行滯。
[主治]一切溼熱惡痢,頻並窘痛,無間膿血,並宜服。熱痢大效。
[來源]《世醫得效方》
二、九聖圓
[組成]罌粟殼(去蒂膜米醋炒)30克、川烏(炮去皮)、黃連(去須)、南木香、北赤石脂、枯磯、肉豆蔻(火煨)乾薑、白茯苓(去皮)各15克。
[用法]上為末,醋煮陳米粉糊為圓,梧桐子大。每服9克,空心米飲下。腹復不止,當歸乳香湯下。
[功效]下痢赤白,日夜無度,裡急外重急痛。服之特效。
[主治]
[來源]《世醫得效方》
三、養臟湯
[組成]陳皮(去白)、枳殼(去穰)、黃連(去須)、南木香、烏梅(去核)各15克、罌粟殼(去蒂膜蜜炒)45克、厚樸(去粗皮薑汁炒)、杏仁(去皮尖)、甘草各15克。
[用法]上銼散,五色,黑豆棗子煎。紅痢,生地黃春茶甘草節煎服。
[主治]五色痢。
[來源]《世醫得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