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泡沫徹底破滅
■一直強硬的愛爾蘭終於認輸
■接受外部援助和苛刻條件
「次貸」風暴的颳起讓愛爾蘭金融泡沫破滅,儘管18個月以來,愛爾蘭政府積極採取緊縮措施,並曾接受過歐洲央行940億英鎊救助,但情況並未因此好轉,反而更加嚴重。
正因如此,向國際社會伸手求援是愛爾蘭政府不得不咽下的苦果。無論是重組主權債務,還是出售商業銀行股權,前提都是要保持國內金融穩定,確保政府資信不至於破產,而這都需要大量資金的保證,債臺高築的愛爾蘭顯然無力獨撐下去。
然而外財往往是燙手的。根據《穩定與增長公約》,大多數援助國傾向於拿愛爾蘭的公司稅稅率開刀,逼迫愛爾蘭大幅度提高公司稅稅率,從而確保對國際救助的償還能力。但這對於愛爾蘭而言委實難以接受。愛爾蘭曾試圖繞過歐元區和IMF,向其它方面求助,但沒有什麼新主顧對愛爾蘭感興趣,最終它不得不接過這難以下咽的嗟來之食,並付出不想付出的巨大代價。
「凱爾特之虎」低頭
一直羞於承認需要外援的愛爾蘭終於在11月21日「認輸」了。11月21日下午,愛爾蘭內閣舉行緊急會議,它將接受來自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提供的大約770億英鎊救助資金,並因此成為繼希臘之後第二個接受金融援助的歐洲主權國家。
上世紀90年代,愛爾蘭一躍成為世界上經濟增長率最高的國家之一,被稱為「凱爾特之虎」,成為許多國家的發展榜樣。但如今,這頭「猛虎」深陷債務危機,儼然已被拖成了一隻「病貓」。
歐盟這次很「團結」
爭吵不休的歐元區各國至少在一個問題上已經趨於一致,那就是不能讓愛爾蘭成為第二個希臘,更不能因對愛爾蘭袖手旁觀,而讓其它歐元區國家變成第二個愛爾蘭,因此和此前希臘危機時的拖沓不同,此次歐洲央行甚至在愛爾蘭自己尚未開口前,就不斷主動催促其接受救助,甚至還拉上了IMF,對救助素不熱心的德國也不再高唱反調。
不僅如此,G7國家惟恐愛爾蘭危機產生連鎖反應,拖累到歐洲以外的國家,因此近來一直逼著歐盟快馬加鞭,加緊插手愛爾蘭金融問題。
可能導致社會動蕩
根據部分曝光的愛爾蘭財政緊縮計劃,歐盟和IMF要求愛爾蘭政府削減大約130億英鎊的公共開支,並且普遍提高稅收。
對此,愛爾蘭工會警告稱,若政府為了增加財政收入而對低收入和中產階層增稅,那就極有可能導致規模空前的抗議和示威。「我認為社會上會出現動蕩不安的局面,」一名工會負責人表示,「如果在目前已經實施的嚴苛措施基礎上再增加新內容的話,那麼愛爾蘭人民的生活將不堪忍受。」
下一個會是誰
然而,希臘財長帕帕康斯坦丁努警告說,救助愛爾蘭並不足以堵住歐元區的債務「黑洞」。「即便愛爾蘭獲得援助,也不能阻止債務危機的蔓延,下一個國家很可能是西班牙或者葡萄牙。」今年4月份,希臘接受了940億英鎊援助,成為第一個接受金融援助的歐洲主權國家。事實也確實如此,葡萄牙已經暗示,它「很可能」需要經濟援助。
德國財政部長沃爾夫岡·朔伊布勒有意淡化這一風險:「如果我們找到解決愛爾蘭問題的正確答案,蔓延效應出現的機率就將降低。」綜合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