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9月,司法部恢復重建。當年12月19日,司法部發布《關於律師工作的通知》,明確規定:「當前首要的是抓緊時間,先把大、中城市的法律顧問處建立起來,迅速開展工作。」這一年,被視為中國律師制度恢復的元年。
1979年-2019年,是中國律師發展史上不可替代的獨特年代。有人說,探索,轉型,創新,博弈,時代激蕩出一條大河,裹挾著法律人摸著石頭過河。恢復,重建,開拓,整合,四十年的艱難和輝煌,承載了法律人的光榮與夢想。
第一個十年,律師暫行條例頒布,中國律師制度正式確立運行,第一家律師事務所掛牌成立,完成從「法律顧問處」到「律師事務所」的過渡。
第二個十年,中國第一部《律師法》審議通過,國辦所、合作制律所、合夥制律所並存發展。
第三個十年,中國「入世」,外資進駐,在經濟加速轉型背景下的兩次改制,讓中國律所正式完成合作制向合夥制的轉型。
第四個十年,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中國律師行業的國際化進程再次提速。
「京都刑辯八傑」的這個「組合」,就產生於這第四個十年。他們是京都律師事務所刑辯律師的八位傑出代表:王九川、朱勇輝、楊大民、金傑、楊照東、柳波、曹樹昌、梁雅麗。
這八位律師不僅來自同一家律師事務所,而且均為執業十年以上的律師,均師從於被譽為「中國刑辯第一人」的田文昌律師,均已在刑事辯護領域取得了不俗的業績,均將刑事辯護視為自己終身追求的事業。
十年後的2020年12月12日下午,京都律師事務所召開「京都刑辯八傑」十周年刑辯論壇活動,眾多法學界大咖出席。場內座無虛席,百餘名法律界相關人士及媒體朋友們參加了此次論壇。
1995年創辦京都律師事務所、素有「學者律師」之稱的田文昌律師,是這一切的開創者。
田文昌律師目前擔任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刑事專業委員會主任一職。今年已經74歲的他開玩笑說,自己擔任這一職位已經「太長了」,早應該讓其他年輕人上了。他曾經主持制定了我國第一部律師自律性規範——《律師辦理刑事案件規範》;主持設立了我國第一個全國性律師網站——《刑辯網》;主持起草並出版了我國第一部以律師協會名義起草出版的《刑事訴訟法修改律師建議稿》。
在論壇開篇,田文昌發表了激情洋溢的講話。他說,十年前京都湧現了刑辯八傑,十年後刑辯八傑再創輝煌。他強調:「京都的刑辯八傑絕不僅僅滿足於刑辯業務的工匠式的操作,我們要著書我們要立說,我們要呼籲我們要吶喊,同時我們還要培養新一代的刑辯律師。你們的任務不僅僅在你們自身,要通過你們的努力,讓中國律師界的刑辯業務發展得更好,讓中國律師界的刑辯隊伍更加壯大,發展帶出一個正規軍式的正規化的刑辯隊伍。」
顯然,京都律師事務所遠遠不止八位傑出刑辯律師,但劉桂明總編輯卻堅持自己的看法:無論八個人中是否出現工作變動或者其他改變,這個「編制」應該永遠都是「八傑」。
想必劉總的腦海中應該浮現的是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八仙過海這個膾炙人口的故事。相傳白雲仙長於蓬萊仙島牡丹盛開時,邀請八仙及五聖共襄盛舉,回程時鐵拐李(或呂洞賓)建議不搭船而各自想辦法,就是後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起源。
十年過去了,「八傑」發生了一些變化,但他們依然會被稱為「八傑」。因為,「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正是我們媒體人乃至社會各界對中國律師尤其對中國刑辯律師的美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