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紅外線對人體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幾點:
1、改善酸性體質
眾所周知,人體維持正常生命活動所需的五大要素是蛋白質、脂肪、糖、維生素和礦物質,主要來自魚、肉、禽、蛋、蔬菜、水果和五穀雜糧等,如果攝入太多,就會產生大量酸性物質。
當人體產生的酸性物質超過了人體自身的調節能力,多餘的酸性物質就會滯留在體內,使體液PH值下降,形成酸性體質。
隨著酸性物質越來越多,量變就會引起質變,導致各種疾病產生,包括:癌症、循環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泌尿系統疾病、過敏性疾病、各種皮膚病、新陳代謝疾病、結締組織疾病、眼科疾病等。
遠紅外線被人體吸收後,可使水分子產生共振,活化細胞,提高機體免疫力,幫助人體排出多餘的廢物、脂肪、有害物質等,改善酸性體質。
2、排除溼寒
溼寒又叫溼毒,對於我們身體的危害非常大。如果溼寒重的情況沒有及時調理和改善,往往會有關節酸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多種不良的症狀,嚴重時就會損害人體健康,影響日常生活。
溼寒可以悄無聲息的潛入我們的身體,在不知不覺中「攻陷」我們的臟腑,直至我們的健康逐漸「失守」!
遠紅外作用於人體,產生內熱效應,令陽氣滲入穴位經絡,通過經絡補虛助陽,實現從內向外驅趕溼寒氣的效果。
3、溫度決定健康
體溫低代表身體寒冷,血液遇熱則行,遇寒則凝。體溫低血液循環就慢,而血液是給我們人體帶來營養,帶走垃圾的重要載體。血液循環慢了,帶來營養速度變慢,就會加速人體的衰老;帶走垃圾的速度慢了,體內毒素代謝不掉沉積以後引起自身中毒。
——《溫度決定健康》
4、治未病,預防疾病。
「治未病」是早在公元前4世紀的《黃帝內經》中最早提出來的防病養生謀略,是至今為止我國衛生界所遵守的「預防為主」戰略的最早思想,它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變、已變防漸等多個方面的內容,這就要求人們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阻擋病變發生的趨勢、並在病變未產生之前就想好能夠採用的救急方法,這樣才能掌握疾病的主動權。
中醫「治未病」的現實意義?
①為國民的健康護航
②降低醫療費用
③中醫的特色與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