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是豐收的季節。10月9日,記者來到石腦鎮望城村文溪張家村小組,幾幢老舊屋內堆滿了火紅火紅的洛神花,10多個五六十歲的大媽們圍坐在房前屋後,對花果進行剝核處理。「自從老闆在我們這種了這個花,我們現在天天有活幹!」「一天做下來有80—100元的收入,坐在家門口就能賺錢蠻好的!」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地邊聊天、邊幹活,很是高興。她們所說的這個「老闆」叫謝來金,是石腦鎮陳羅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今年52歲,右腿患有殘疾。前幾年,妻子因病去世,留下他與女兒相依為命,家裡生活十分貧困。因為腿腳行動不便,謝來金只能靠收些廢品的微薄收入勉強度日。幫扶幹部見他腦瓜子比較靈活,鼓勵他做起收販豇豆的小生意,從中賺些小差價。他邊做邊摸索,看著每天運進運出的缸豆,心裡萌生了發展酸豆角加工廠的想法。做這個本錢投入不多,很快在幹部的幫扶下,他的農業合作社正式成立。他起早貪黑,每天到全鎮各地收購豇豆,然後挑揀、浸泡、窯藏。產品出來後,又馬不停蹄地忙著跑銷售。一年下來,他收購的豇豆達6萬斤,純收益達3萬元。
![]()
憑著可觀的收入,2016年,謝來金順利脫貧。這也讓他重拾信心,看到生活的希望。「一個人富不算富,要能讓大家都有錢賺」。這位在農田裡天天摸爬滾打的漢子,看著村裡很多的中老人都不能外出務工,靠種些口糧田維持生計,謝來金想著通過創業發展特色產業,讓大家都跟著一起有活幹。可種什麼呢?他外出跑銷售,總不忘向人打聽。
今年一開春,謝來金無意結識了藍坊的一個朋友,推薦他種洛神花試試,說收益還不錯。他說幹就幹,在陳羅村、望城村一帶租下108畝土地,發展洛神花種植產業。他的好人緣得到村民的大力支持。從播種到移栽、施肥、澆灌等,附近村莊老百姓都加入了務工行業,多的時候一天要用工100多人。「謝來金,真的了不起,身殘志堅卻不等不靠,還敢闖敢幹,帶著鄉親們致富!」駐村第一書記聶振華說起謝來金,豎起大姆指誇他。今年,鎮村扶貧隊為他的精神所感動,除了幫助他解決創業過程中的用土、資金困難外,還特意對他發展特色種植產業給予了2000元的獎勵。「明年我打算添置洛神花的烘乾設備,把加工流水線辦起來,讓更多的村民可以參與進來賺錢。」謝來金充滿自信地說道。他表示,回想著自己走過的路,很感激扶貧好政策,懷著這份感恩,他覺得自己有責任去帶動鄉親們一起致富,讓大夥的生活都如洛神花一樣紅紅火火!(記者 王鳳)
來源:高品高安
高安二中校友注意啦,《【擴散】高安二中數字校友錄來了!附使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