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小艾常會給朋友的建議。
這項單純前行的運動,是她自打學生時代就喜愛的,畢業後那些「總覺得需要做點什麼才不枉費」的時光,亦多是跑步度過的。
起初,她並沒有太注重跑步這件事,「它就像我生活中的一部分,開心不開心,無聊不無聊都要穿上鞋子去跑一跑」,可跑步一段時間後,這件不在意的事兒正潛移默化地改變著她,「變得更能堅持,更自律,體態和心態都變得更好」。
因為跑步,好像做其他任何事都變得簡單了起來。
小艾還是一個徒步和登山愛好者,常年在西藏等高原地區重裝徒步。因長期堅持跑步而提高的心肺能力和下肢力量,讓她有很強的海拔適應能力,「基本在5000以下沒有高反過,再上高的海拔身體也能馬上適應,為我的徒步登山提供了最有利的幫助」。
日常除了跑步,她還熱衷於健身和攀巖:「健身也是無氧和有氧相輔相成,只有心肺功能好,無氧訓練也會更有效率。攀巖也是對肌肉耐力的考驗,需要下肢力量的支撐,跑步打下了基礎,讓一切都可以發揮得更好。」
生活在城市,路跑自然還是更便捷一些,雖然還沒有真正地越野跑過的小艾,只是在輕裝徒步過程中會跑山,但也希望自己有一天能真正走進越野跑的世界。「路跑像是持之以恆對已知的進步,而越野跑感覺更像是對未知的探索」。
跑步三年後,小艾才接觸了馬拉松。第一次的偶然參賽是被朋友約著去跑了蘇州金雞湖半程馬拉松,那一次,原本平日裡至多跑過17公裡的她,發現了自己原來可以跑得更遠,也是那一次,跑步似乎也不再是完全漫無目的了。
「如果沒有對PB的追求,進步空間就很有限」,她開始調整日常的跑步安排,提升跑量,每周至少安排一次10-20公裡的室外長跑,每周3-4次的健身房器械訓練後也會再加3-8公裡的跑步機。跟著視頻矯正跑姿、通過健身房的力量訓練讓跑步的時候穩定性更好、高強度間歇運動來提升心肺功能。1. 用核心來帶動腿跑動,收緊核心,把腳當作支撐點,就會發現跑的時間能更長,手臂擺動儘可能小,以節省體能。3. 不要吃太飽或者空腹訓練,如果中途很餓,可以用糖果等能量補充快的來補充體能等。沒完成當日的訓練任務,小艾是不會讓自己提早收工的,她就是愛和自己死磕:「既然決定做一件事,不做到最好,我覺得有愧於自己付出的時間與精力」。
小艾喜歡給自己設定下目標,然後一步步走向它。功夫也不會辜負有毅力的人,她的配速扎紮實實地從6分30秒每公裡,逐漸提升至5分30秒每公裡,參賽的時候基本保持在5分至5分30秒每公裡。目前她半馬PB 是1小時52分,全馬PB 是4小時04分。
她說:「任何困難都像馬拉松,一公裡一公裡的攻克它,再遠的徵程也有終點,而終點之外,是更高的目標」。
原本小艾的故事說到這裡就要結尾了,但以下這段自述,希望可以鼓勵有類似境遇的你。
「我抑鬱症其實挺出乎意料的,在別人眼裡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事。那時所有的大變故都在同一時間發生,加上一些可能的遺傳因素,就觸發了。但也因為親人裡有抑鬱症患者,從小接觸對抑鬱症熟悉,所以感覺不對勁的時候就開始治療了。」
「抑鬱症是一種病,只不過是心理上的,除了配合醫生的治療,自己的意志力也很重要。嚴重的時候吃藥,慢慢地找回些對生活的信心後開始運動,然後做一些自己的其他愛好,從這些裡獲得成就感也是「治療」的一部分。」
「我覺得跑步對我的影響真的很大,它對我意志力的塑造讓我扛過了抑鬱。」
如果你還想了解她更多,可以關注新浪微博:
@艾艾艾小艾outdoor
編輯:FINE
配圖:小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