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感謝新浪娛樂的授權轉載,這次,是是枝裕和的最新訪談,來自東京電影節最新報導。
以日漸成為新一代日本國民導演的是枝裕和,同樣攜坎城參賽作品《海街日記》參加了今年的東京國際電影節。百忙中的是枝裕和導演接受了眾多海外媒體的採訪,在我們採訪他之前,他和工作人員聊起了如今迅速發展的「電子書籍」。是枝裕和坦言自己是一個「舊人」,不是紙的書籍他完全無法進入狀態,在日本國內只要是電子文件他都會列印出來。但是每次在海外遇到這種局面,他非常束手無策。從這些簡短的對話中,我們也不難發現是枝裕和對「物」的追求,特別是對「舊」的情懷是他的作品一直充滿著深厚的文化氣韻。以下是我們對其的獨家專訪,文字間你會發現不少是枝裕和的「新元素」
Q:日本有太多的作品都選擇以鎌倉作為舞臺,從小津先生開始,不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倒數第二次的戀愛》,動畫片《灌籃高手》,戀愛作品《熱路》等。您的《海街日記》也是如此,當然這裡面有原作的因素。請問「鎌倉」對於電影人而言有著怎樣特殊的意義?如果普通百姓談論「日本」的話,東京代表現在,京都代表著過去,但映像卻非常執著於「鎌倉」
A:為什麼?為什麼呢?鎌倉有山有海,還有火車(江之電),這是日本很少見的城市,對於我們而言很難「捨棄」這個美好的地方,在這裡很容易的就能拍攝出你想要的場景。東京真的比較困難,我雖然也有拍攝東京的鏡頭,但是整體而言確實很難,這種困難時來自方方面面的。
Q:我讀了幾冊原作,發現了電影和原作之間存在著很大差異,由於是「日記」的緣故,原作的故事也相對鬆散,很難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原作中還有不少很有個性的人物,特別是那個單腿的同學裕也,這個人物個性鮮明,很有魅力,但是在電影中他沒有登場。導演在人物以及故事平衡方面,您的電影劇本是不是經過了很多次的修改?
A:確實如此。我的第一稿劇本中是有裕也君的,也進行了這個角色的海選。但是考慮到要拍攝一部兩小時的電影,裕也君這個角色確實太飽滿了。你看,他是一個帥氣的足球少年,還使用「假腿」在賽場上奔馳,這完全是一個「大故事」。如果讓「他」加入電影的話,其他配角的時間就太難分配了,光他和絲絲的故事就可能需要2小時。所以,他的故事在漫畫中可以以「日記」的形式登場,但是到了電影裡,如果他出場了,故事就不是「四姐妹物語」了。如果電影是完全以「絲絲」為中心展開的話,他這個角色或許有登場的需要,但是這次的故事是集中在四姐妹身上,所以最終我把他去除了
Q:廣瀨絲絲無疑是本片最關鍵的角色,也是本片的最大亮點,特別是櫻花飄落的那個場景或許將成為她電影生涯的經典場景。您對她的表演有怎樣的評價,特別是在沒有劇本的情況下
A:(笑)她真的非常出色。可以說,這和劇本存在與否並沒有什麼太多的關係。我認為無論是什麼情況她都會出色的完成表演。但是,她說如果沒有劇本的話可以更集中的去聽三位姐姐的對話,我一直覺得拍攝現場如何使用「耳朵」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就讓她自己發揮了。關於表演的話,與其說演技,不如說她在整個拍攝過程中一直收到了來自各方面的「祝福」,以那個「櫻花散落」的場景為典型,「風」「攝影機」一同記錄下了最美好的她。
Q:您在《步伐不停》之後,多次提到了自己的作品有著成瀨的風格,但是此次的《海街日記》在很多人看來更接近於小津映畫,這是您有意識的還是攝影瀧本先生的個人風格所造成的
A:不是的,瀧本先生可能完全沒有看過小津電影。可能是鎌倉的原因,海外的影迷們也肯定知道「小津和鎌倉」之間的關係。綾瀨遙小姐所扮演的長女一句,無論是坐姿還是生活方式都確實和小津映畫中的原節子略有相似之處。這點上其實我在閱讀原作是就發現了,所以拍成電影後肯定會出現「小津」的氛圍。不過,我沒有刻意去按照小津的風格拍攝電影。
但是,海外的影迷們都說我身上有小津的遺傳因子,其實事實並非如此。或是只是因為大家不太了解的緣故,最影響我的是當時TBS那些藝術家們,編劇如山田太一先生,向田邦子女士,導演的話則是鴨下信一和久世光彥。我拍攝的「家族映畫」風格都是來自於他們,可以說我從小身上就有著他們的DNA。但是,他們並不被世界所知曉。所以與其說我是小津的「孫子」,不如說我體內充滿著TBS元素。
之後由於筆者近幾年正好在觀看山田太一和向田邦子的作品,於是和是枝裕和導演聊起了這兩位日劇史上,同時也是影響是枝裕和導演最深的劇本作家。山田太一作為木下惠介的弟子,可以說是日本泰鬥級的劇本大師,他的作品《岸邊的相冊》,《男人們的旅途》等都是載入日劇史冊的名作。是枝裕和導演非常高興的表示了當年自己的大學生涯就是看著山田太一作品成長的,特別是《創作回憶》這部作品對他影響非常深。《創作回憶》以當時很少見的3名OL聯合主演的形式登場,年輕時期的「煩惱」在這部作品中一覽無遺,而對於其之後的名作《早春素描》,是枝裕和也給出了高度評價。
於是,筆者就提出了希望是枝裕和給中國觀眾推薦幾部影響其創作生涯的日劇,他首先說起了山田太一作品,對他而言山田太一作品都太出色了,所以一開始猶豫了許久,但最終還是給出了留給他大學生涯最美好記憶的《創作回憶》,同時他對《岸邊的相冊》中的八千草薰和杉浦直樹也送上了很高的評價。而向田邦子作品中,他最喜歡的電影《宛如阿修羅》,不過對久世光彥和向田邦子合作的「新春系列」,是枝裕和也給出很高的評價,特別是對作品中的田中裕子,加藤治子,岸惠子的表演,他表示這是他作品中最理想的演出。
最後,筆者提到了是枝裕和導演如何看待《如父如子》之後,一躍成為「票房」導演的轉變。他表示確實商業上的成功帶來了不小的變化,同時他也認為商業上的成功對於導演而言絕對是一件好事,但他很直接的說道他不可能一直拍攝「30億日元」(如父如子的最終票房約30億日元)的高票房作品,我也不希望被要求拍攝這種作品,這樣會破壞我的拍攝初衷。電影還是要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不過有時候高票房作品還是需要的(苦笑)。
(徐昊辰/文 陳彥伊)
如果對本文感興趣,歡迎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這裡是: 桃桃淘電影,微信號:ttfilm
一個影迷做給影迷的電影小雜誌,每天與您分享與電影的一切。
投稿、合作或其他事宜可私信我新浪微博:桃桃淘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