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一場大戲,唱的是人生百態,看的是熱鬧異常,一場大戲,在村裡就是一件大事。
今天是農曆三月二十四,滑縣八裡營鄉南苑村一年一度的廟會,記得小時候最喜歡趕會了,會上好多娛樂項目:打遊戲機,套圈,打撞球...玩的不亦樂乎,今天小編有幸去感受下南苑村廟會這些年的變化,帶著童年的回憶去看看。
南苑村小學,小編曾經上學的地方,不過現在的學校環境比我們那時候好太多了,我們那時候是破磚瓦房,採光效果也不太好,當時校園裡有很多楊樹,後院是老師們種的蔬菜,現在煥然一新!
這是南苑村初中,小編曾經的母校,與小學很近,初中後面就是廟會,不過初中由於生源問題在幾年前已經不是初中了,現在被改造為一所幼兒園。
過了初中,廟會的熱鬧就呈現出來了,熙熙攘攘的人群絡繹不絕,賣衣服的、賣鞋子的、賣床上用品的...這裡儼然成了臨時的大型物資交易市場。
現在鄉村廟會出現的花鳥蟲魚也是一大亮點,記得小編小時候的廟會上根本沒有這些東西。
遊戲機,最受小孩們歡迎了,年年廟會除他們來的最早,早早的佔好了攤位。那時候新快三(又名恐龍快打)、三國志、街頭霸王、西遊釋厄傳...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就是童年記憶裡的廟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現在的廟會有捕魚,我們那時候沒有,都是手搖式拍打式,打個遊戲能出一身汗,絕對是體力腦力相結合的運動。
打撞球,小時候村裡根本沒有撞球室或撞球廳,只有廟會才能打的上,有些人能打一天,現在依然是廟會上一大娛樂項目。
當然,廟會除了吃喝玩樂,一些日常用品,農具的交易也是鄉村廟會一大亮點,畢竟鄉村廟會是很早之前的物資交流大會演變而來的。
這些大家都不陌生吧,在農村家家戶戶都有,八鬥藍,簸箕、蒸饃的籠...個個結實耐用,絕對純天然綠色產品,好的不得了。
其實廟會上兒童遊玩項目是最多的,旋轉木馬,充氣堡壘滑梯,小火車,氣槍打氣球...應有盡有。
當然鄉村廟會上少不了好吃的,壯饃,粘面壯饃,棗糕,糖糕,菜角,涼粉,涼皮...味道絕對地道,價格也很親民。
鄉村裡的大戲開演,大爺大媽們早早的佔據好位置,準備欣賞久違的豫劇。自己的交通工具變身成了座椅,這種情景確實有點特色。
唱戲通常在每天的上午和下午飯後開唱,大家只要一吃完飯,便準時的搬著凳子到場地等戲,就算冷的摩拳擦掌,佝僂著身子,也不會遲到,戲曲作為以前的娛樂項目,老人自然青睞有加,但是很多孩子,年輕人也十分喜愛看戲時的熱鬧和人氣兒!
只要家裡沒事,很多人基本都是拖家帶口來趕場子,一坐就坐到散場,每到戲的精彩部分,全場叫好。那種氛圍,只有體驗過的人才知道!
人山人海,很是熱鬧,有一種熱鬧叫鄉村廟會看大戲。
戲臺的旁邊是大爺大媽們即興搭建的戶外棋牌室,有露天的,有遮陽的,在打牌打麻將放鬆娛樂的同時還能聽大戲,一舉兩得,這就是勞動人民的智慧,哈哈...
現在 趕廟會,感覺變化最大是商販們的交通工具。以前基本上是肩挑、板車,現在大部分都是汽車。不論是賣水果、服裝、鞋帽、五金、食品、飲料、眼鏡、玩具、寵物、種子...通過這一變化能反映出社會進步,農民生活水平提高,汽車越來越普及,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重要交通工具。
不管時代如何發展,經濟如何進步,廟會永遠是農村人最樸實的證明,它象徵著一代人又一代人對文化的傳承,農村的娛樂是最樸實的,那種歡樂是從心裡流露出來的,不管你有沒有看過大戲,它在農村人的心中永遠都是熱鬧排第一的民俗活動,在農村,有一種熱鬧叫鄉村廟會看大戲。
給農村廟會點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