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普遍叫做重陽節。
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只是近年來,人們對老人的推重,故此節日又被稱為老人節。
重陽節在廣豐各地影響廣泛,氣氛熱烈,圍繞這個傳統節日還有一系列的習俗。
重陽最重要的節日活動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當然人們登高也不單是攀登而已,還要觀賞山上的紅葉野花,並飲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與野宴結合起來,更有吸引力。
菊是長壽之花,又為文人們讚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徵,所以人們愛它、贊它,故常舉辦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陽舉行,因為菊與重陽關係太深了;因此,重陽又稱菊花節,而菊花又稱九花。賞菊也就成了重陽節習俗的組成部分。
農家喜歡於此日蒸重陽糕,小孩子每到此日必嚷著要吃糕。糕與高諧音,吃糕是為了取吉祥之意義,因而才受到人們的青睞。
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有「糙花糕」、「細花糕」和「金錢花糕」。
重陽佳節,廣豐各地有飲米花酒的傳統習俗。糯米酒,在民間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部分鄉村每逢農曆九月初九就要演「重陽戲」, 在村中搭起戲臺,上演傳統戲曲。不少老人愛看「老戲」(古裝戲曲節目),尤其是「重陽戲」。 有的晚輩從外地舉家趕回看戲,為的是藉機回家看看老人,帶點好吃的孝敬孝敬。
圖片來源:微訊廣豐
在東陽鄉等地,重陽還有「上墳」與打麻餈粿之習,鄉民還到祠堂或廟宇祭祀,求得保佑。
新中國成立後,廣豐各地重陽節的活動充實了新的內容。1989年,我國重陽節定為老人節。第到這一日,各地都要組織老年人登山秋遊,開闊視野,交流感情,鍛鍊身體,培養人們回歸自然,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圖片來源:微訊廣豐
【部分文字來源於光陰文化促進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