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的味道,鄉愁,便不再愁

2021-02-26 通用家電

說到鄉愁,人到了一定年齡,就容易懷舊,常常想起過去的事情。離開故鄉久了,思鄉之情也就愈加濃重。鄉愁,在很多時候都表現在對家鄉美食的渴望與思念。

 

一個人在年少時喜歡吃的美食,在他的味覺裡會留下深深的烙印,即使長大了,也難以忘記。遠離家鄉的人每當嘗到這種特殊的味道時,它們就會喚醒你對家鄉、對家人、對親情的無盡回憶。

 

說起中國菜,且不說川魯粵淮揚閩浙湘本幫十個指頭才能數清的菜系。單單一隻雞就有各式各樣的做法,在東北會被燉蘑菇、在廣東會被白斬、在重慶會被埋在一堆辣椒裡、在新疆會被裝在大盤子裡配上皮帶面等等。人在他鄉,能夠吃到家鄉美食,身體是放鬆的,人也變得愉悅起來,因為你知道,這是家的味道。

 

說起家的味道,注重家庭的美國人也有很多美食,包含著濃濃鄉愁。

 

American Turkey美式烤火雞

感恩節裡烤火雞,對於西方人來講,就如同中國人過年包餃子一樣,成為節日裡必不可少的一個內容。

 

Apple pie 蘋果派

蘋果派是美國人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甜點,算得上是美國食品的一個代表。蘋果派底部酥脆,蘋果餡香軟,滋味懷舊,蘋果派,可愛的飯後甜點。

 

Smoked salmon 燻三文魚

華盛頓州,阿拉斯加州最好吃的特產就是三文魚。燻三文魚是印第安人傳統的做法。又脆又嫩,也可以做不同口味的:辣椒或者黑胡椒口味。

 

Barbecue spareribs 德州燒排骨

整條肋排,肉厚多汁,表面又充滿了濃濃的醬香與焦糖香,將肉的香味完全釋放了出來。

 

無論是在中國還是美國,家鄉美食給人的感受其實是一樣的,當你品嘗家鄉美食的時候,一方面勾起了你對家的思念,另一方面其實也緩解了一部分你的鄉愁。品嘗著正宗的家鄉美食,你的身體可以得到全面放鬆,美味是持久的。只有在享受原汁原味的家鄉美食,才能吃出那種愜意的感覺和回味。

 

能夠吃到地道美食,聽著鄉音,是每個身在異鄉的人最大的願望。對家的思念化作對美食的痴迷,讓思念留在唇齒間,久久難忘。

GE Appliances家電明白,最美好的味道,其實就是家裡的味道。一百多年來,堅持不斷創新,為用戶提供更好的體驗而努力。從1925年發明第一臺氣密性家用冰箱,到2016年推出第一臺亞馬遜聲控家電。GE Appliances堅持的是「以美好,致生活」的品牌理念,滿足用戶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有GE Appliances家電,有地道美食,讓鄉愁不再愁。

相關焦點

  • 姥娘包子:一枚有含義的包子,更懂家的味道
    這想法真的很單純,我想從名字來看,這一定是一款親民的美食,姥娘包子,致力於打造讓你能從中吃到家的味道的包子,是一份傳承著愛的味道的包子。姥娘家的包子,有著兒時的記憶,有葷有素,讓你吃到一口鄉愁,吃一口姥娘家的包子,就好像真的回家吃到家中做的充滿愛意的飯菜一樣,「姥娘」,是這個世界上我們最親近的媽媽的娘,她們也有年輕的時候,也有青春靚麗的時候。
  • 用煙火氣記住鄉愁,「柒七酒」餐廳致力於長沙老味道
    「作為一個老長沙人,吃是我最大的愛好,小時候母親用柴火煮飯燒菜的味道,至今是我記憶裡永恆的鄉愁。現在我打造柒七酒餐廳,就是想要喚醒更多人記憶裡老長沙的滋味,用煙火氣來留住鄉愁!」高薪聘請的湘菜大廚,則把食材利用到極致,就是為了從原材料到最後的菜品呈現上的一絲不苟,完美的為食客呈上一道地道長沙味道。團圓飯,年夜飯,就應該在熱氣騰騰裡和家人一起共度「美食從來都是生命裡不可辜負的重要美好。而年夜飯更是將親情、眷戀、祝願、和陪伴等各種美好情緒化作人間的美味佳餚,和最親密的家人朋友一起共享。這不僅是一場舌尖上的享受,更是對來年美好生活的期許。」
  • 東平小胳:每一口都是鄉愁的味道
    《東平小胳:每一口都是鄉愁的味道》電視劇《一諾無悔》在央視熱播,劇中廖俊波同志讚譽東平小胳說:「甘甜,清香,油潤而爽口,好吃!」東平小胳因此更加聲名遠播,倍受青睞。東平小胳色澤鮮亮,清香甘甜,油而不膩,營養豐富,有美容養顏之效。主要原料有肉白、苜蓿粉、土雞蛋。其製作工藝精細、講究。曾獲得2015年第二屆海峽兩岸客家美食小吃節金獎,入選閩北十大名小吃,2016年入圍福建百道名小吃;2018年被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製作過程:第一步:制餡。
  • 把「愛的牽掛」和「家的味道」 裝滿行囊 遊子們再出發!
    可如今,遊子們又背著滿滿當當的行囊再出發,這行囊裡,背著家鄉的味道,背著兒時的回憶,背著鄉情鄉愁還有父母愛的牽掛。這兩天,很多人都在微博曬出自己裝的滿滿的後備箱和行李箱,這裡面有爸媽記憶當中你最愛吃的東西,有家鄉的特產、有各種各樣的食物、更有的是沉甸甸的掛念和囑託……有網友評論:不同的老家,同一個媽。許多人就這樣把家的味道、「年」的味道,裝在行李包裡,塞在後備箱裡,帶回了工作的地方。
  • 濃濃年味,淡淡鄉愁!我的商城,我的家!
    ☀ 一個有思想,有態度,有深度的平臺☀ 關注緣在商城,了解商城最新資訊☀ 回復」消息「可以查看以前的精彩內容☀ 回復」點歌「可以為你的親朋好友送上你的祝福☀ 回復」封面「記憶中的老家商城縣,到了臘月,過了臘八,鄉村四野,處處都有新年的味道。家家戶戶開始購魚肉、牽掛麵、籌辦年貨;洗衣被、打掃環境,稱「掃塵」、「除塵」,準備過年。
  • 蘇河醃缸豆徵文:讓一碟醃豇豆勾起了鄉愁
    圖:黨智華夢回牽繞的是那遙遠的故鄉,念念不忘的是家鄉的味道,一碟醃豇豆可否解一絲鄉愁。那個時候每家每戶都有一個醃菜缸,醃菜缸成為了每家每戶的固定資產,我們家的那口老缸應該是灣裡醃製時間最長的。醃製所用的鹽巴也是有要求的,不能用日常生活吃的加碘細鹽,要用那種很粗的鹽,另外缸裡與鹽辣椒、鹽菜、鹽紅薯杆的擺放都是很有講究的,最後還要用鵝卵石壓嚴實,以免跑味和腐爛。
  • 高亮:在老街的斑駁裡讀懂鄉愁
    鄉愁是什麼?  它在余光中的詩裡,也在高亮的鏡頭裡。  今年52歲的高亮,家住天寧區鄭陸鎮三河口村。自從2004年改行學習攝影后,他16年來一直用鏡頭實現他心中的攝影價值——記錄鄉愁。  最初,他只在三河口村到處拍。
  • 時間每臨近春節一天,年味就越發的濃厚一點,鄉愁也就更深一層
    最近有網友給我發過來很多醃製的魚、臘肉、香腸等照片,一看就有年的味道。不過對醃製的東西因為有過科普之後,已經不敢多吃了。但有時還經不住誘惑,偶爾還是要嘗一嘗的。其次便是穿戴了。到了初一,便能穿上父母給準備的新鞋與新衣服。雖然頭天晚上提著燈籠走東家串西家,睡得很晚,但是因為新鞋新衣服的誘惑,不用大人叫起床,便早早穿戴整齊,然後又去串門,當然目的是炫耀了。
  • 安慶味道:芝麻糖
    (請在WIFI環境下觀看)冬季是葉落歸根,光禿蒼茫的季節,南方小城尚有綠植,北方已是白雪茫茫。這日頭,景色入目看似荒涼,卻是製作口中小食的好季節。古云:時值冬日,始做麻糖。尤記幼時依偎母親身邊,看她挑選芝麻,架鍋熬糖的光景。天光暗啞下周身盈滿的都是芝麻的香味,糖稀在鍋中翻滾鼓泡,咕嚕咕嚕地催促母親把芝麻放進去。
  • 廣東僑鄉信宜楊桃鴨:海外遊子美味的鄉愁
    (嶺南寫真)廣東僑鄉信宜楊桃鴨:海外遊子美味的鄉愁  中新社茂名1月24日電 題:廣東僑鄉信宜楊桃鴨:
  • 這場雪帶著溫暖的鄉愁,是否讓你想起那山那寨的「野孩子」時光?
    一大早,大安的雪便紛紛揚揚的下起來,像這樣的雪勢,在海拔不高的地方,如今已經很少見了。厚厚的積雪,讓冬日盛裝下鄉村更顯清新溫婉,濃鬱而溫暖的家鄉味道,使人留戀。它,還是你記憶中的模樣嗎?幾隻家雞偎依在牆根,它們也被這濃濃的鄉愁滋味感染了?
  • 悅讀匯丨吃貨指南:帶您回味「舌尖上的鄉愁」
    春節將至,年味兒對漂泊在外的人而言,其實是最深的鄉愁。時光將味道烙在了我們的味蕾上,隨生而生,永不磨滅。
  • 和你說晚安:豆腐,鄉愁的味道
    如今,石屏豆腐不僅成為石屏縣的招牌,也成為外出求學、工作的人們寄託鄉愁的載體。「在外面讀書,最想念的還是我們石屏的豆腐,豆腐對我來說不僅是一種美食,更是一種鄉愁。」學生高倩說。  除了傳統的塊狀豆腐外,石屏豆腐還衍生出了豆腐皮、豆腐絲、爆米花豆腐、包漿豆腐、即食豆腐等多個種類。每個豆腐的種類經過廚師的選材搭配烹製,就合成了一桌具有石屏特色的豆腐宴,讓人既飽了眼福,又飽了口福。
  • 龍潭鄉:手工豆腐家鄉味道
    世界上有很多可以穿越時空的食物,比如說豆腐,它有著最傳統的口味,也有著最中國的意味。
  • 鄉愁古道,秘境溪口
    和風細雨,走在路上,空氣中聞到泥土的味道,田野青草也是鮮翠欲滴,周圍都是芳香,新鮮的空氣。古道邊,雜樹草長,帶著一份淡泊和寧靜行走。響巖亭,歇息亭,曾經是路人歇息的地方,如今只剩半壁孤牆,頓感荒蕪悽涼!
  • 宋亞軒: 開卷,幾家歡喜兒家愁
    我起初還報有一絲希望,認為這是謠言,結果下午歷史課就官宣了——政治、歷史開卷。此消息一發出,就引起一陣波動,有歡呼的,也有嘆息的,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不過,背過也大可不必煩惱,政治老師不說了嗎?背過的同學更能理解,再說還有下次考試呢,當務之急,是多多複習。
  • 大陽泉村:有山有水有鄉愁
    白亮說,魁盛號當年是平定州第一商號,鼎盛時期,在平定和石家莊、北京、天津等地開設多處「魁」字商行,總數超過360家,有「十裡京師七裡魁」之說。張穆是清代傑出愛國思想家、地理學家、詩人和書法家,與龔自珍、林則徐等名士同列,《清史稿·文苑傳》中有其列傳。「村裡至今仍存留有魁盛號宅院和張穆故居。」始建於北宋年間的大陽泉古村,明代開始由農業逐漸轉向商業,清代成為晉東地域重要商業集鎮。
  • 米粿:忘不了的鄉愁
    石門過大年,美食並不可少,吃的不僅僅是味道,更多還有親情的匯聚。臨近年關,家家戶戶開始進入到做米粿的時代。
  • 【家在郴州】尋找年味 桂陽觀山村:手工肉圓子印記濃濃鄉愁
    如果在坳上古村,孩子們是吃著套花長大的,那麼肉圓子,就是觀山村的孩子們記憶深處最強烈的味道。我們對於食物的掛念,多半是因為思鄉和懷舊,還有童年成長的影子,在觀山村,肉圓子是父母對孩子們最深的惦念。桂陽縣方元鎮觀山村村民 曹拾良奶奶:圓子就是代表圓圓滿滿,你家有圓子走運了。
  • 我才懂:啥是鄉愁!
    臺北的一道烤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