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你,是不是也跟許許多多遊子一樣,已經踏上了返程的路。「返程」這個詞,在這個時代對許多人來說不再代表回家,而是離家,告別父母,告別故土,回到工作、學習、生活的那個城市去。
還記得在春節前,我們江蘇廣電總臺推出的全媒體特別策劃「回家的禮物」啟動後,我們見證了無數暖意滿滿的回家禮物,收穫了許多動人心魄的回家故事,見證了一個個微小卻細膩的親情表白,遊子們將思鄉情裝滿行囊踏上歸鄉路。可如今,遊子們又背著滿滿當當的行囊再出發,這行囊裡,背著家鄉的味道,背著兒時的回憶,背著鄉情鄉愁還有父母愛的牽掛。
這兩天,很多人都在微博曬出自己裝的滿滿的後備箱和行李箱,這裡面有爸媽記憶當中你最愛吃的東西,有家鄉的特產、有各種各樣的食物、更有的是沉甸甸的掛念和囑託……有網友評論:不同的老家,同一個媽。許多人就這樣把家的味道、「年」的味道,裝在行李包裡,塞在後備箱裡,帶回了工作的地方。
有一種行李箱叫做媽媽覺得你沒帶夠,糰子、豆乾、臘腸、金瓜菜……恨不能有個百寶箱,把老家的家當全塞進行李裡。一個網友的車後座、副駕駛、後備箱都被塞滿了,這已不足為奇,但後備箱裡被塞進的一大包紙巾,真是詮釋了「你媽覺得你需要什麼你就得帶什麼」。
家鄉味道——行囊不變的主題
雖然父母不能和自己相伴同行,但是行囊中的土特產就是家的味道。由南通返回南京工作的的高女士一家行李不多,但她手中的大塑膠袋特別顯眼。這是她每年必帶的魚丸肉丸,都是母親親手做的。雖然這些食物在哪都能買到,但用高女士的話說,就是:能吃到純正的家鄉味道,比山珍海味都要鮮美。
旅客蔡培培的行李箱裡裝著一串串的手工香腸,她說,什麼也比不上自家的香腸更新鮮好吃,因為自己喜歡吃瘦肉,所以爸爸就特意把肥的留在了家裡,把瘦的都給她裝進了行李箱。別人帶的都是媽媽的味道,她這帶的可說是爸爸的味道了。
在南京站,一位從安徽返程旅客帶著媽媽醃的鹹肉、切好的鹽水雞,以及家鄉的活珠子、炒米,大包小包地在候車,她說自己一年回來一次,這些都是父母的一片心意,再重也要帶著。雖然現在快遞比較發達了,但不知道為啥,離家時還是忍不住統統都帶上,也許這樣媽媽的味道才會更醇更香。
在南京寧滬高速某服務區,一個山東返寧的旅客後備箱被各種家鄉特產塞滿了。山東人喜歡吃饅頭,並且只有家鄉的才吃著順口。離家打拼,想的念的都是這個味道。所以這次返程,即使放不下了,但一家人還是想辦法把這饅頭給塞了進去。這在他們心裡可都是稀罕物!
不僅是這些遠離家鄉的人,就算離得近,出門在外,父母也會操碎了心。
網友@minoz_玫玫雖然工作的地方離家很近,走高速也就一個多小時,但是爸媽依然為她準備了很多東西,各種堅果,水果,巧克力糖果,小餅乾,炸好的帶魚段,還有一個雞腿,臨走怕她路上渴還塞進了一瓶飲料……怕女兒不會跟同事相處,還把炒好的花生挨個挑揀,方便給女兒同事分享。
長大的00後——行囊不再是負擔
而在離家的遊子中,剛剛成人的00後也加入了外出的大軍。00後的小雙和兩位同學,他們從山西到南通轉車去泰州。每人都拖著一個大大的拉杆箱,小雙說,以前上學的時候總覺得沉重的行囊是一種負擔,而實習之後他才體會到,這裡面裝的全都是父母對自己的愛,也就不感到箱子有多沉了。
帶走的是思鄉 留下的是不舍
無論來自哪裡,又將去向何方,家鄉的味道伴隨著遊子們的行囊,在不同的城市間穿行。只要看到這些親人們親手準備的東西,出門在外心裡就有一種暖暖的安全感。對遊子們來說,帶走的是家鄉的味道,也是對親人的不舍和思念。
在分別之際,向父母真誠地道聲謝、送上祝福,帶著一身溫暖的行囊,向新的一年啟航吧~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 南通臺
我蘇網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