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600多年歷史的桂陽縣方元鎮觀山村,以村立半山腰,能觀全部山林而得名。青山環繞,秀水縈迴,群山遍嶺的杉樹林,是給我們最深刻的記憶。千年古樹巍然屹立,折射著古老與滄桑,青瓦石牆蛻變成整齊劃一的小洋房,激增著村民們幸福感指數。
隱藏在山水間的大別墅,敞亮平坦的大馬路,自從有了新農村建設的好政策,挨家挨戶就住上了大房子,這裡每一天都會發生著不同的改變,唯一不變的就是觀山村年夜飯飯桌上,一盤盤香噴噴的肉圓子。
如果在坳上古村,孩子們是吃著套花長大的,那麼肉圓子,就是觀山村的孩子們記憶深處最強烈的味道。我們對於食物的掛念,多半是因為思鄉和懷舊,還有童年成長的影子,在觀山村,肉圓子是父母對孩子們最深的惦念。
今年80歲的曹奶奶正在準備過年的肉圓子,肉圓子是觀山村家家戶戶過年必備的菜餚,辛苦一年的曹奶奶,快過年了也沒閒著,在她看來,每年親手為兒女們做一頓香噴噴的肉圓子,是再高興不過的事了。
桂陽縣方元鎮觀山村村民 曹拾良奶奶:
圓子就是代表圓圓滿滿,你家有圓子走運了。
做圓子首先原材料很講究,選上一塊肥瘦合適的前腿豬肉,洗淨後剁成肉泥,和上食鹽、胡椒、雞精、生抽醃製半小時以上。
「懶散」的肉泥,在曹奶奶勤勞雙手的敲打下,不一會兒排成了一列列圓滾滾的肉丸軍團,蓄勢待發。平日裡鄉親們各自忙碌著,一到快過年,每家每戶都會不約而同做起肉圓子,年輕時曹奶奶過得很是清貧,能吃上一頓肉都是奢望,回想起60年前吃第一口肉圓子的味道,曹奶奶還記憶猶新。
都說「櫻桃好吃樹難栽」,同樣,美味的肉圓子也來之不易,除了選用新鮮的原材料,調漿這一環節更不能馬虎。要做出緊實有彈性的肉圓子,10個鴨蛋1個雞蛋是最完美的比例,但要凝聚成麵團,還得請上最「粘人」的麵粉,在日久年深的摸索裡,麵粉的量倒多少,曹奶奶心中自有一桿秤。
在廚房的另一端,燒紅的土茶油已經等候多時,一個個被麵粉包裹的肉圓子經過特製小勺子定型,待曹奶奶一聲令下,開炸啦!
不一會兒,一個個色澤金黃、渾圓飽滿的肉圓子浮出油麵,宛如一朵朵綻放的蓮花,香酥甜蜜的味兒撲面而來,順著窗戶飄向了隔壁家裡,招來了嘴饞的熊孩子,剛出鍋的肉圓子帶著熱氣立馬鑽進了孩子們的嘴裡。
地道的觀山肉圓子之所以與眾不同,就在於肉丸表面這層薄薄的麵皮,看起來如同一粒含在龍嘴裡的寶珠,金光四射,香氣誘人。正因如此,肉圓子也象徵著全家團團圓圓、大富大貴。
製作好的肉圓子,想要端上年夜飯的餐桌,還得經過第二道工序。做法很簡單,直接放水煮熟,撒上蔥花或者加入白粉絲一塊煮就可以上桌啦!肉圓子經水煮後,肉丸子和殼不粘連,完全分開,外皮蓬鬆滑嫩,肉丸緊實Q彈,一口咬下去蛋香、面香、肉香在嘴裡同時釋放,相互交融,刺激著觀山村每位村民的味蕾,令人回味無窮。
在這裡,肉圓子的個數也有說法,每桌不多不少正好24顆,按照農村宴請的習俗,每桌坐8個人一人3顆,象徵著三多,多財多福多壽。在這「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觀山村,吃上一口肉圓子,溫馨的年味兒勝過一切美味佳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