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泉縣,製作手工糖,是一項傳統年俗,也是很多人對年的味覺記憶。每年快過年的時候,不少家庭都會自己動手做糖。新春走基層,記者帶您去看看石泉的手工糖。
鄭詩蓮是石泉縣池河鎮明星村村民,每年都會自己做糖。眼看就快過年了,鄭詩蓮一大早就開始熬糖。這種糖都是提前用紅薯、麥芽熬好的,冷卻後成了硬塊,現在又重新加熱,熬成糖漿。
石泉縣池河鎮明星村村民 鄭詩蓮:熬糖開始是清水,熬到要好了,熬到百分之八十的,沒有水分了,這下就翻那種碎花,最後就是糊豆兒那樣,最後老的時候就鼓這麼大的的泡,這你就趕快下鏟子攪,攪幹了這下那個翹起來了,你用手指一敲,脆了,這下就摻糖。
待糖漿熬到恰到好處時,就把炒好的芝麻和花生按照一定比例拌進去,拌勻後趁熱放進模具裡壓塊,晾涼後再切片。工藝看似簡單,但每一步環環相扣,不僅要快,還要把握好火候。
石泉縣池河鎮明星村村民 鄭詩蓮:把芝麻舀在鍋裡面,芝麻、花生弄在裡面一起,混合到就摻(做)了。你要慢了冷了,它就不行了,粘不攏了,鍋下面還要有點火,要有熱氣,火不能大了,大了燒糊。
和很多家庭一樣,鄭詩蓮家做的手工糖也有芝麻糖、花生糖、凍米糖、米花糖等很多品種。雖然現在市場上各種糖琳琅滿目,但這種手工糖吃起來脆而不碎、甜而不膩,帶著年味記憶深深紮根在石泉人心中,永遠有著一席之地。
顧客 譚順才:每年過春節的時候,我就要到她家裡來買上十斤糖,他那個糖吃著口感好,又脆,而且味道好。
顧客 譚秀陽:我最喜歡吃芝麻糖,因為它又香又脆,有一股焦糖的味道,非常讓我喜歡。今年我打算讓爸爸給我買一些吃。
過去物資匱乏的年代,過年時,手工糖就是最好的待客零食,幾乎家家都會做一些。那份鬆脆和香甜,是許多人甜蜜而溫暖的惦念。隨著經濟發展,食品供給越來越豐富,做糖的手藝在很多家庭已經失傳。但鄭詩蓮還是堅持每年做糖,這不僅是一項家庭收入,也是對傳統年俗的堅守。
石泉縣池河鎮明星村村民 鄭詩蓮:我們做糖做了二三十年了。我還是希望我們這一代做了,希望後面的不管哪個年輕人都可以發展,以後哪個想做,不怕吃苦,都可以做,都可以傳下去。
徵兵進行時:
▲請關注:「石泉融媒」公眾號和愛石泉app,及時、權威、全面、實用
▲愛石泉APP可掃碼下載,也可通過手機端「360應用商城」或「360搜尋引擎」搜索「愛石泉」,註冊後將暱稱改為「姓名+單位」
微信 愛石泉
註:轉載請註明出處,嚴禁修改標題及內容
更多新聞
來源/石泉縣廣播電視臺 編輯/楊玉潔
審核/賈自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