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美食之: 紅薯糯米圓子

2021-02-16 文墨晚晴

「食」是地方民俗的一面鏡子,生活百態,盡在其中。一個地方的美食承載著最深刻、濃重的家鄉記憶。是在外遊子無法割捨的鄉愁。

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就快要來了,家家戶戶開始忙碌,各種各樣的美食寄託了人們對新年的期盼。尋著這縷「香」愁,找回舌尖最初的味道。

年味究竟是什麼 ? 我想,年味兒應該是刻在記憶深處的各色美食,是年三十媽媽給每個孩子分發的新衣服,是震耳的鞭炮聲,是爸爸祭祖之後一家人其樂融融的那一頓團圓飯...

小時候,到了臘月二十五左右,媽媽就要準備動「炸鍋」了,最受孩子們歡迎的是剛炸出來的紅薯圓子,它香脆可口,軟糯香甜,需得吃上好幾個才能解饞。媽媽還炸了花生米,做紅燒肉(做扣肉)。

那時候物質較匱乏,生活樸素,經常十天半個月不見肉味是常事。過年的零食也是媽媽自己做的,有糖果子(麥芽糖溶化加米花做成的一種甜點),捏成圓球狀。芝麻花生糖等等。我媽一輩子愛吃甜食,所以很喜歡做這些點心,包子類。

年,越來越近,已經臘月二十三,北方過小年了,我們湖北隨州這兒的習俗是二十四過小年。

主婦們每天除了各種買買買,還得洗洗涮涮,準備各種年味美食也是必須滴,每天如車軲轆似的忙碌不停。

過年,我們這地兒的的餐桌上,必有一道圓子,不論葷素,甜鹹。因為圓子意味著「團圓」,所以這小小圓子,意義非凡吶。

你們那兒過年吃圓子嗎?

媽媽告訴我,做紅薯圓子最好選用白心紅薯,因為它水份少,不用加太多麵粉和糯米粉,吃起來口感好。

去菜市場轉了一圈,果然找到了白心紅薯。洗乾淨削皮,切成小塊,放進大鍋中蒸熟。

機智如你,一定看到了,我用的是鄉下柴火灶。你是否覺得,它會令做出來的美食更好吃一些麼?

做紅薯圓子,必須得等蒸熟後的紅薯冷卻之後,才能加糯米粉和麵粉,可以在紅薯不燙手時趁熱把紅薯搗成泥,越細膩越好。

紅薯泥中加入少許麵粉,糯米粉多加一點,需一點點的添加,因為不知道紅薯泥的吸水性如何,最後和成一個軟硬適中的麵團。

我們家祖傳的簸箕今天又派上用場了,平時我總嫌棄它佔地方,把它拿出來清洗乾淨,晾乾備用。把紅薯麵團轉移到簸箕上,簸箕上灑一層粘米粉,以防搓好的圓子粘連。

紅薯圓子全部搓好後,晃動簸箕,讓每顆圓子都均勻沾到米粉,過篩,篩去多餘米粉。

鍋中倒寬油,油溫五成熱下入紅薯圓子,小火慢炸,炸熟後圓子會自動飄浮到油麵上,這時就可以撈起來了。

圓子全部炸完,等自然冷卻後裝進保鮮袋放冰箱裡冷藏(這段時間氣溫升高,做好的熟食不能放常溫裡)。吃的時候用扣碗裝好,蒸10分鐘後,翻裝入盤就是過年宴席中的一道菜,也是年飯桌上必不可少的「團圓菜」。

作者簡介

淡然,七零後「資深美女」,愛好旅行,攝影,文學,美食等等。是一不折不扣的吃貨,也是一個對美食特敏感且具動手能力的吃貨。如果生活中少了美食,人生似乎很無趣麼?

相關焦點

  • 【萬聖節美食】如何製作南瓜形狀的紅薯糯米餈?
    魅力休斯頓網(Merryhouston.com)之「休斯頓在線」微信平臺每日推送休斯頓、德州、美國精選信息。
  • 【就地過年 教你做菜】山粉圓子燒肉,讓你咽口水的美食
    為讓天南地北的異鄉人在池州感受到濃濃年味本微信公眾號推出特別策劃《就地過年 教你做菜》欄目每天教你做一道菜用一道道充滿地方特色的美食讓你留池的日子年味不減山粉圓子燒肉作為池州傳統的漢族名菜,口感粘而不稠、油而不膩、香脆可口。 山粉是池州一帶的叫法,其實就是紅薯粉,即山芋粉,是南方常見的食材。
  • 二媽的紅薯粉圓子,媽媽的紅燒子公雞
    二媽的紅薯粉圓子記得是14年的國慶節,回到上馬,這個我出生的地方。
  • 南瓜糯米圓子:軟糯香甜,做法簡單,好吃還不上火
    南瓜糯米圓子,江南人最愛的點心,蒸一蒸就好,比饅頭簡單,好吃還不上火。
  • 【回味聚珍園】珍珠圓子:加一種配料味道好十倍!
    記者問:您介紹一下珍珠圓子吧。夏仁俊:珍珠元子是全用肉,全用豬肥瘦肉,有的還加點魚,把它和好了之後,裡面加一點馬蹄丁,就是外面賣的馬蹄(學名:餑薺),也就是「皮秋」,做好了之後,和好了之後,就做成了一個個的圓子,把糯米提前泡好了的,用筲箕已經瀝好了水分的,把元子往上面一丟,它就一滾,上面就粘滿了糯米,上蒸籠一蒸就行了,珍珠圓子。
  • 年夜驚豔壓軸—酒釀圓子水果甜羹
    當家之人更是摩肩擦掌、絞盡腦汁使出渾身解數準備一大桌豐盛的菜餚招待匯聚一堂的親人們。在我們南方會將水果甜羹放最後壓軸,在吃完各道美食後來一碗清甜可口的甜羹,酒釀的微燻,水果的香甜,圓子的軟糯,寓意新的一年甜蜜圓滿旺發!記得小時候大吃大喝到最後,大人們總會端上一大碗熱氣騰騰的甜羹,笑盈盈地說:來來來吃碗甜羮剎剎口。
  • 「黃州的年味,藏在街頭巷尾和菜市場裡」
    1『  黃州的菜市場 年味還在  』在黃州想找找年味,就去菜市場轉轉,和居然之家一街之隔的金橋菜場,清晨依然人聲鼎沸,自金橋菜場改造後,裡面鋪子都規整了不少,附近的居民剁魚剁肉、灌香腸也會選擇來這裡,往深處走,還能尋見年味和熱鬧。
  • 小吃技術:珍珠圓子做法
    珍珠圓子做法 有網友開張那天,用此珍珠圓子秘方連賣一個月,街上有好幾個老太太連買一個月,一天也沒落下,後來過了一個月後荷葉也不好弄了
  • 美食美味:自己做更健康 糯米南瓜芝麻球的做法步驟
    喜歡吃和糯米有關的美食,又喜歡鍛鍊自己動手能力,那麼在家自己做的吃得更健康更有趣!1. 用料合影3. 揉成軟硬適中,表面光滑的麵團,蓋上保鮮膜醒15分鐘。6. 將麵團窩成碗口狀,擠入適量的豆沙像包湯圓一樣包起來,再搓圓
  • 周浦羊肉、鹽倉年糕…這幾味浦東「本地年貨」,春節一定用得上【愛申活 品年味】
    據說姚氏年糕始於1978年,到現在將近有40年了。其特點就是滑爽,軟糯,不粘牙,具有彈性,久煮不糊。年糕怎麼吃,當然是酒釀年糕啦。大團酒釀+姚氏年糕,這個冬季的超暖胃美食!「酒釀村」真名叫龍潭村,位於大團鎮。
  • 紅薯的做法:一種懶人紅薯餅​做法 ,做法超簡單,10分鐘搞定!
    糯米又叫江米,是我們生活中經常食用的主食之一,不管是大人和小孩都很愛吃糯米做的美食。每年的冬天媽媽都會用糯米做粘豆包,一蒸就是一大鍋,熱氣騰騰的那筋道的口感,甜甜的豆餡,怎麼吃都吃不夠,糯米營養豐富,今天我們就用糯米和紅薯做一款好吃的美食,易消化,軟糯香甜,涼了更好吃,我們一起來做吧。
  • 紅薯做成甜品,真洋氣~
    今日美食——紅薯湯圓湯圓好吃但不易消化,今天分享的紅薯湯圓,加入了一半紅薯,減少了糯米的含量,好吃又健康,喜歡我們的視頻快關注我們點個讚哦~紅薯:適量紫薯:適量配料:糯米粉、白糖趁熱把紅薯壓成泥按1比1的比例放入糯米粉
  • 桂花紅棗糯米藕:甜甜糯糯中帶著桂花和紅棗的香氣
    1塊老紅糖1塊糯米半小碗糖桂花適量6. 切下蓋上子的部分也塞滿糯米。切片,淋上糖桂花就可以享用了,濃濃的紅棗味和桂花香~● ● ●● ● ●~~ 菜譜推薦 ~~早餐餅這樣做,好吃營養,又香又嫩8款讓給你拍手叫絕的鹹粥!
  • 【家在郴州】尋找年味 桂陽觀山村:手工肉圓子印記濃濃鄉愁
    隱藏在山水間的大別墅,敞亮平坦的大馬路,自從有了新農村建設的好政策,挨家挨戶就住上了大房子,這裡每一天都會發生著不同的改變,唯一不變的就是觀山村年夜飯飯桌上,一盤盤香噴噴的肉圓子。如果在坳上古村,孩子們是吃著套花長大的,那麼肉圓子,就是觀山村的孩子們記憶深處最強烈的味道。我們對於食物的掛念,多半是因為思鄉和懷舊,還有童年成長的影子,在觀山村,肉圓子是父母對孩子們最深的惦念。
  • 新橋菜市場,遇見遺失的年味.
    年味,其實就是踏實的味道。親人在身邊,新衣身上穿,食材堆滿桌,踏實。
  • 【年味】手把手教你做「常州人氣年菜」——糯米稻草鴨
    獲獎的「常州特色年菜」推薦已經告一段落,接下來,小布每天要為大家介紹的,是「常州特色年菜(點)」以及「常州人氣年菜」。同樣,小布不僅會手把手教大家來自飯店名廚的製作流程,還會跟小夥伴們分享年菜背後的故事喲!「師傅領進門,修行看個人」,能不能做出飯店的滋味,體會每道特色年菜的真諦,就要看你自己的咯!
  • 都昌美食紅薯糕 童年滿滿的回憶(圖)
    對於很多80後來說,在每年的下半年,都昌縣各鄉鎮的農村家家戶戶都在做紅薯糕,過年的時候,一家人圍在火爐前吃紅薯糕的場景仍然歷歷在目,那可是一代人的童年記憶。勤勞的都昌農村婦女利用紅薯自創了一種美食——紅薯糕,在都昌有些地方,紅薯糕又叫「薯交的」。
  • 春節美食5折起 | 地道的四川味,吃出生活的紅紅火火!
    但,只要我們心中有年,回不回家,都有一份「火辣」的陪伴在身邊。本喵這就陪大家一起尋找地道四川年菜,和你一起吃出家鄉味。年味的好意頭不止在 「大菜」裡,也在精心製作的小吃裡,紅糖餈粑就是這必不可少的一道。以糯米和紅糖為主料,炸至金黃酥脆的糯米條,澆上一勺濃稠的紅糖汁,最後撒上爽口解膩的黃豆粉,外頭酥脆,裡頭黏糯。小時候,家裡老輩們就會說:這叫「黏黏」紅紅火火、順順利利。
  • 【原創】今晚吃啥子:【二十四節氣之大寒】糯米灌肥腸
    菜有味·愛無言本期主打菜品:糯米灌肥腸2016年1月20日23時27分將迎來「大寒」節氣,這時寒潮南下頻繁,是我國大部地區一年中的寒冷時期,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生活中常見的糯米,是禦寒高手。糯米味甘、性溫,吃後能補養人體氣血,滋養脾胃。
  • 嘗遍人間美食,最想念的還是家鄉的年味!(二)
    —— 時代新材 陳嫦紅很多人都說現在的年味越來越淡了,其實年味都是老百姓自己醞釀出來的。記得小時候,過了小年就開始籌備各種年貨,年味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積累。現在只能從除夕必備的特色美食中,找回兒時的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