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將至,這年味也是越來越濃了,年味是舌尖上無法忘懷的家鄉味,更是承載著無限鄉愁的美食,有街頭巷尾叫賣的餈粑,還有小攤上冒著熱氣的一碗米粉,這些美食或許並不起眼,但足以打動你的味蕾,喚起你內心深處的家鄉記憶。血腸是我縣的一道特色美食,口感細膩爽滑,製作工序十分講究,今天我們的節目就帶您去看看家鄉年味血腸的製作過程。
每天一大早,伴隨著一聲聲清脆的叫賣聲,艾國香推著三輪車開始走街串巷賣血腸。
艾國香:一般都是在這個市場上,在市場上推來推去的,一天(賣)百多斤還是可以的。
艾國香負責推車叫賣血腸,丈夫資雙仁則在農貿市場有固定攤位銷售。多年來,憑藉自家考究的製作工藝和獨特的口感,一家人已經收穫了不少的回頭客。
市民: 好吃又香,特意來買的,特意找到這裡來的。
市民:就是我們臨武特別的特產,真的,又香又好吃,又有口感。
血腸製作工序繁瑣,夫妻倆每天凌晨三點就要起床,光準備豬血、大腸等食材就需要耗費很長時間。
資雙仁:好辛苦,早上三點鐘就起床,要去拿豬血,要去買腸皮,回來又要清洗,把那個水要搞乾淨,這個東西不搞乾淨就不好吃,別人吃到有氣味就不好。
準備好豬血、腸衣後,依次加入米漿、姜蒜等食材,均勻打碎,再灌入腸皮內,分段紮好。
資雙仁:就是血和米撒,和那個大蒜、姜、五香、鹽、辣椒,那個冷飯等於是打漿的時候加起進,這個血腸總是要加點冷飯,不加冷飯就不好吃,它就軟和一些,一般是十斤米加一斤冷飯。反正我們一斤米就是一兩豬血,就是這樣配。
血腸灌好後就可以開始煮了,資雙仁告訴我們,煮的時候水溫不能過高,煮的過程中,為了防止血漿沉澱、結塊,還要不停地攪動,每次煮三十到四十分鐘就可以了,這樣煮出來的血腸口感細膩爽滑,可以直接切著吃,也可以入菜。因為味道好,年底這段時間經常有市民上門訂購,生意火爆。
資雙仁:最多的是昨天拿了五十斤,七八十斤都有,一般他拿到郴州去,拿到廣州去。冬天冷的時候好賣一些,5、6月的時候不好賣。一般我們臨武是這樣,臨武人吃這種是叫特產嘛。
艾國香夫婦做血腸已經有六、七年的時間了,對於他們來說,做血腸沒有教科書式的嚴格配比,憑藉的是長年累月的經驗積累和心得體會。多年來,夫妻倆起早貪黑,靠著自己勤勞樸實的雙手給一家人帶來了穩定的生活。
艾國香:不做怎麼來生活嘞,一家子。都要趕起做,一個人做不起的,都要三個人,和我兒子一起做。
資雙仁:一年收入好難說,說不定,反正就是七、八萬還是有。沒有秘訣,就是要配鹽配得好,鹽放得好,鹹了也不好,淡了也不好,那個辣椒要配得好,那個辣椒粉如果放多了,太辣了不好,放少了不辣也不好,反正你做一天要別人說好吃就可以了。
對於地道的臨武人來說,血腸既是美食,更是家鄉年味,寒冷的冬日裡,吃上一口熱乎的血腸,倍感滿足。
記者:黃玲豔 胡恆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