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嘉慶年間,紹興民間喜慶筵席以十碗大菜為盛,故稱「十碗頭」,取其十全齊美、完完備備之祥兆,隨著時間的更迭積澱,流傳至今。
小的時候,逢年過節,總能聽到大人們喜氣洋洋的說:「吃十碗頭起哉」。
在紹興人心目中,「十碗頭」不僅是大餐統稱,更是美好生活的詮釋。其凝聚著人們對食物的禮遇和對歲月的敬仰。
傳統的「十碗頭」的十碗菜餚為:一「什錦」、三「扣菜」、四「炒菜」、一「醋魚」和一「湯菜」,一般採用八仙桌就餐,年長者坐上堂,8人一桌,每一碗菜餚也多以8件為計。
「紹什錦」是第一道菜,寓「團團圓圓」之意。
製作「紹什錦」必會刮魚圓,做肉圓需要加凍米(爆米花),俗語說「餅子加凍米」。烹調可燴可炒可燒,有幹有溼;可製成湯什錦、炒什錦、燴什錦、橋什錦、什錦鍋等。
「三扣」即「紹式小扣」、「白鯗扣雞」、「白鯗扣鵝」。
紹式小扣
紹興有「扣肉吃張皮」之說。豬肉經走油、蒸後,肉皮特別好吃,肥而不膩。
白鯗扣雞
紹興菜的口味很多鮮鹹合一,白鯗扣雞就是鮮鹹合一的代表。
白鯗扣鵝
製法如同白鯗扣雞,在十碗頭中,扣雞和扣鵝約定俗成只吃其中一菜,以示年裕有餘。
「四炒」即「紹式小炒」、「芋艿時件」、「茭菜肉皮」、「沃肺」。
「炒」是指現做現吃的所有菜餚的統稱,是所有熱炒菜的概括。
紹式小炒
芹菜或韭黃、肉絲、筍絲、香乾絲同炒即成。鮮香味美,十分討人喜歡。
芋艿時件
芋艿、韭黃、禽內臟、豆腐皮燴制而成。湯寬味鮮,滋潤滑嫩。
茭菜肉皮
油發肉皮、茭菜、黑木耳炒制而成。肉皮軟嫩,葷素搭配,故又稱「葷素菜」
沃肺
豬肺、粉絲、青菜梗等製成。
醋魚即「頭肚醋魚」。胖頭魚的魚肉颳了魚圓,剩下的魚頭肚檔、魚尾與蘿蔔製成醋溜魚,喚」頭肚醋魚」。
頭肚醋溜魚實為燒,必用「古越頂紅醬」勾汁,盛碗後必撒胡椒粉、蔥花去腥增香。醋魚湯汁宜長不宜緊,湯汁較寬,色澤紅潤,魚肉活絡,酸甜適口。
「湯」為飯湯,也是最後上席的一道,紹興話叫:回話湯。
湯宜清淡爽口,切忌油膩。湯原料沒有固定,如「開洋菜心湯」,討吉利喊「開心湯」。
隨著生活的日趨漸好,現在,宴席上的菜餚花色品種越來越多,「十碗頭」的概念在很多人的記憶裡也慢慢淡化。菜品的意義在於時代性,而廚師最大的價值在於守正出新。「十碗頭」更像是越菜中的一個品牌,所以在傳承的基礎上創新「十碗頭」是未來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