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亮:在老街的斑駁裡讀懂鄉愁

2021-02-24 錦繡天寧

  鄉愁是什麼?

  它在余光中的詩裡,也在高亮的鏡頭裡。

  今年52歲的高亮,家住天寧區鄭陸鎮三河口村。自從2004年改行學習攝影后,他16年來一直用鏡頭實現他心中的攝影價值——記錄鄉愁。

  最初,他只在三河口村到處拍。

  「三河口村曾經有一條二三千米的老街,還留著一些老宅,我就去拍這些老建築、老物件。」

  高亮家在老街上,當年每天來來去去,對文昌閣、城隍廟、書院、趙元任妹妹家、繭房等印象深刻。

  他把老街一段一段拍攝下來,再根據村上老人們的記憶,請繪畫愛好者徐建剛畫了一幅七米長卷——三河口版的「清明上河圖」。

  沒拍過癮,此後他從三河口村出發,去記錄鄭陸鎮在這個時代裡鄉愁的模樣。

  「季札三次讓國,春申君開挖申浦河,鄭陸的歷史悠久,這些年,隨著美麗鄉村的建設和焦溪古鎮的申遺,鄭陸越來越美。」

  在查家灣,每年三四月間,高亮會在舜山頂上拍櫻花,長達2公裡長的櫻花大道種著1500株櫻花,花開時美不勝收。

  高亮說,剛拿起相機那幾年,想拍櫻花,在鄭陸遍尋不到,最後跟著老師去了江西。

  去年,高亮聽說申浦河河道要進行綜合整治。於是他提前去現場拍攝了很多照片。從航拍的照片上看,河兩岸有不少幾十年樹齡的樹木,一片鬱鬱蔥蔥。

  高亮找到有關部門,建議將樹木儘可能的保留下來。等到申浦河河道綜合整治結束,他又去拍了變化。

  「好多老樹還有,這讓我感覺到,作為記錄者,用鏡頭傳遞出照片背後的東西,比好看的照片更加重要。」

  這一事情給了高亮新的啟迪,他的拍攝作品也發生了變化。他偏離了職業攝影師的道路,不再從幾百幾千張照片中選擇一張最完美的照片。反而越來越不重視構圖,而更關注於實物的細節,期望把每一個細節都拍下來。

  焦溪古鎮是高亮拍的比較多的地方,木門、窗欞、山牆、天井……他透過鏡頭,尋找鄉愁,記錄歷史和光陰。

  「焦溪古鎮這幾年已經開始保護了。我從2010年開始拍攝的,變化不大,到現在很多黃石半牆的民宅還保留著。」

  從2004年入行,高亮用的是佳能的200D。佳能新機兩三年迭代一款,現在已經換成了5D4。

  不僅用鏡頭記錄,高亮還會查許多資料,了解它的文化歷史根源。

  「比如,我在三河口老街上,拍到高梓才的故居,就想知道他的故事。他是國民黨武進縣黨部書記長,從事抗日工作,1939年被日偽殺害。陳毅元帥率部路過此地,參加公祭,並書輓聯『元良竟喪邦家之痛,豆箕相煎外敵乃肥』。」

  從鏡頭裡,從文字裡,高亮看到了鄭陸深厚的文化底蘊。作為鄉愁記錄者,他越來越熱愛自己的家鄉。他期望,對家鄉深沉的愛,能成為他鄉遊子前行的動力,並最終帶領他們回到故鄉,建設故鄉。

相關焦點

  • 【出遊】巴城老街:去了都說美,而且還免費
    ,不僅有蟹香,還有濃鬱的茶香、面香,伴隨著悠揚的崑曲聲融化在空氣中,讓來老街尋覓巴城味道的你沉浸於此,在一步一景中讀懂巴城。登上位於巴城湖東側的崇寧塔院,一覽老街的景致,粉牆黛瓦,石岸斑駁,河埠錯落有致。
  • 《瘋狂的外星人》上映,而電影裡這些長沙老街卻即將消失...
    可你知道嗎,電影《瘋狂的外星人》到長沙多次取景拍攝,導演特意選擇在蔡鍔路與文運街取景,因為多年以後,長沙這些老街或許只有在電影裡才能看到了。隨著時代的變遷,城市的發展,不少長沙老街巷慢慢消亡,一些老地名也逐漸消逝在人們的記憶中。據不完全統計,從上世紀90年代末至今長沙至少消失老街巷500條。
  • 老街裡
    2015.2.14,和老街裡一起,製造浪漫
  • 見證 || 湖滏老街
    ,銀湖路北面的的湖滏老街。其實這裡的老街與其它尚未開發的老街一樣,有點冷清,有點寂寞。既然來了,就去記錄一下吧。網上也有人認為這條老街最不像老街,我認為老街既有模式也沒有模式,印象的模式都一樣,但親身感受的模式又不一樣了。湖滏老街給我的印象平凡而深刻,平凡是因為它象所有待拆遷的老街一樣,顯得破敗,同時它又有自己的生機。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這裡有一位101歲的老太還能堅守在自己的屋裡,行動自如,自己燒菜,僅僅耳朵有點背而已。
  • 年味濃濃的老街 但我對紅湯牛肉麵有句話要說
    年味濃濃的老街
  • 安邑:一條有故事的老街
    對於土生土長的安邑人來說,印象最深,感情也篤深的恐怕當數這條老街了吧。
  • 好消息 | 明天晚上,象山開漁之旅走進寧波南塘老街,現場眾多象山美食和好禮等著你來!
    南塘老街,一條穿越百年的古老街市;南塘商市,源於晚唐,盛於明清。船舶爭集,人民雜沓,夾道商鋪,鱗次櫛比;南塘老街,是寧波原住文化的代表。層樓烏瓦,粉壁高牆,雜貨店肆,埠街碼頭。水墨丹青,原住餘韻。南塘煙墩春水暖,一聲柔擼一銷魂;旭日方東,迎客船到;夕陽西下,買魚人散;千年的水鄉市井之聲,在古屋老宅、青石板街的聲聲韻裡平仄...
  • 高亮專欄|噘雞
    | 噘雞 | 高亮哪個樹杈子裡蹦出來的野種兒子你聽好哈,可白用驢毛塞了耳朵,你個狗日裡、豬趴裡、龜孫家兒,又偷俺裡雞了!恁姐恁妹子害毛病了嗎?非得用雞嘴去叨呀?這三個晚上,全村人都要在那尖苛的叫罵聲裡燒火做飯,吃飯喝湯。我家門口的飯場每天夜飯時最熱鬧,大家發布新聞、談古論今、說狐講妖……可是只要癟頭娘的罵聲一起,飯場裡的噴子們便如同洩氣的皮球、霜打的茄子一樣,蔫了。癟頭娘噘雞,開始的時候是一邊高聲叫罵,一邊滿村莊轉悠;到了開飯點,她便搬個小板凳坐在距離飯場不遠處高一聲低一聲的咒罵。我問過老太,咋不坐飯場裡噘呢?
  • 新型高亮標線亮相瑞安街頭!
    近幾個月以來,交警部門使用了新型高亮的熱熔交通標線材料陸續對建城區範圍內的道路標線進行更新。▲同樣燈照的情況下,以往普通標線顯示不明顯  新高亮標線:施劃新高亮標線後,能夠幫助機動車駕駛人在車燈照明下,清晰看到道路邊線、車道分界線等路面標線位置
  • EXCEL好玩:高亮符合條件單元格所在行
    今天分享一個常用的EXCEL過濾操作,是通過條件格式來完成,實現的功能:高亮符合條件單元格所在的整行數據。        先看這張圖,這是記錄某一個交易日的高頻操作數據,從整塊數據來看只是單純的數字記錄,圖表化之前其實還能挖掘出有用信息。比如想了解F列「每手盈虧」的點數分布,如想找到「小於等於-1」的數據,這可以對照去進行復盤迴顧。
  • 山腰老街,滿是煙火
    喜歡老街,更甚於喜歡那霓虹迷眼的都市街區。老街的激情,雖然已經慢慢的被歲月踩光滑了,但油光可鑑的石板上,又清晰地記錄下曾經的歲月。現在,山腰老街也還是忙碌的,各種各樣的店鋪把街道塞的滿滿的,只是少了吆喝聲,多了一份悠閒自在。走在老街上,總感覺自己戴的手錶跑慢了,這樣的慢時光,讓人不由自主地停下腳步,細細品味這窄窄的老街之中,竟然有那麼多的海闊天空。
  • 再見,夷陵三巷老街!
    說起老街,在如今高樓林立的夷陵,你還真不一定說得出幾個名字來。不過,夷陵三巷倒算得上一條有故事的老街。        當夷陵老街將被拆遷的消息出來後,每個人都關心著它的何去何從!如今,這片我們熟悉的老城區已經開始拆了……不久的將來,想再看老街,也許只能從影像資料裡尋找了。
  • 「死城」老街
    以博彩業作為經濟支柱的首府老街距中國雲南省鎮康縣南傘鎮僅有8公裡,雙方的人員貿易往來頻繁,許多南傘的居民都能對對岸的許多江湖故事如數家珍,關於劉家、白家、魏家幾年來的恩恩怨怨,關於「果敢王」彭家聲如何出走,關於哪個中國富人在老街輸了精光。喜歡賭博的人被一車一車運往這個邊境小城,也催生了當地獨特的經濟體系。
  • 臺灣攝影人走進浙江鄉村:光影憶山水映像載鄉愁
    當得知「縉雲」一詞來源於中華民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名號時,拍過了這裡山山水水、村落庭院的臺灣攝影家們更加認為,這個位於浙江南部的縣城喚醒了每個人記憶深處的鄉愁。臺灣攝影人採風。11日——12日,來自臺灣的十餘位攝影愛好者走進浙江省麗水市縉雲縣,與當地攝影人一起開展攝影採風及參訪交流活動。光影交織間記錄下兩岸氣質迥異的山水建築,一脈相承的人文習俗。
  • 幸福「老街」正芳華
    子項目一:23號相約老街。定於每月的23日上午8:30-10:00,由各聯盟單位在老街一期120號前小廣場設攤,免費給居民理髮、磨刀、量體溫、檢查牙齒、簡按摩、宣傳防金融詐騙和假幣識別等,實實在在為轄區居民辦好事、辦實事的系列便民服務。子項目二:老街綠手指。
  • 有家的味道,鄉愁,便不再愁
    說到鄉愁,人到了一定年齡,就容易懷舊,常常想起過去的事情。離開故鄉久了,思鄉之情也就愈加濃重。鄉愁,在很多時候都表現在對家鄉美食的渴望與思念。 一個人在年少時喜歡吃的美食,在他的味覺裡會留下深深的烙印,即使長大了,也難以忘記。遠離家鄉的人每當嘗到這種特殊的味道時,它們就會喚醒你對家鄉、對家人、對親情的無盡回憶。
  • 切宜賓宗場老街趕場,趕場天還要放電影,安逸的很~
    文/ 車車跟著車車去趕場這是我們趕場第7期啦今天我們去翠屏區宗場鎮趕場宗場是在一條老街裡趕場真的是超級熱鬧!| 跟著我們去切宗場鎮趕場 |▽拍攝/後期:麗珠▶宗場鎮逢2 、5 、8趕場,宗場鎮趕場是在一條老街裡趕場,格外的熱鬧,而且老街的房子也特別的有年代感。
  • 留得住鄉愁 穩得住鄉親 怒江安置點裡真暖心!
    走進通甸鎮珠海小區(易門箐),小區中央廣場上的白族照壁、排列整齊的木柵欄圍起的小院、小院裡「微菜園」種植著的各種蔬菜、普米族風格建築上精緻的雕花門窗、專門修建的烤火房等設施,都是促使熊玉全下定決心舉家搬遷的重要因素。
  • 閩南夜話|喜鵲糖盒,裝滿老街甜蜜記憶
    喜鵲糖盒裝滿甜作者 / 鼓浪閒人原載於《廈門日報》城市副刊我記憶裡的文寬叔,是穿著花襯衫、喇叭褲,戴著蛤蟆鏡的時髦青年,常見他扛著「三用機」穿街而過,身子還不時隨著勁爆的音樂誇張地擺搖。老街坊們送他一個綽號「跳蚤」,我和小夥伴們自然也就叫他「跳蚤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