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土生土長的安邑人來說,印象最深,感情也篤深的恐怕當數這條老街了吧。
這是鹽湖區安邑鎮中心的一條街道,不寬,約八九米,不長,約五六百米,它就是東西大街。
走在這條時光流淌了千百年的老街上,仿佛走入了時光隧道。你看,那臨街的一些老店鋪門面還在,儘管多數已經歇業,但是如果你細心查看,會發現還有一家始於計劃經濟時代的「供銷社」仍在營業,當然,那座「安邑縣合作社」的遺存文革建築依舊矗立。
這些不同歷史時期的老式建築,它的一磚一瓦、一牆一木,忠實記錄了安邑的經年發展史,以其濃厚的地域文化底蘊展現出各個時代動人的光華。也可以說,這條老街歷經歲月滄桑,不僅是一條商業街,更是一條歷史街、文化街。
作為當時的晉南重鎮,安邑不止有距今已有1584年歷史的太平興國寺塔,有始建於唐代的條山書院,有明朝五子登科的吳氏宅第,僅在這條東西大街上,如今還依次留存有文廟、關帝廟、縣衙、曹參廟等建築基址。作為商業集鎮,這條街市也曾商旅雲集,行人接踵。但是而今,隨著時代生產經濟的發展,那些專屬於這條街上的繁華市井氣息,正在悄然而去,靜如深宅,比如每逢農曆三六九的集市便都不在這裡開市,不能不令人有幾分感喟。
小編住在市區,自2012年初來過後,迄今到來次數已不下個十次八次了。而每每前來的時候,心裡總在念叨,希望還是老樣子保持不變。好在幾年過去,仍無甚大的變化。倒是曾在2013年的時候,聽說有過上海同濟大學設計的安邑舊城改造規劃方案要出臺,當時亦不甚清楚能改造到何種地步,又好在這些年這裡無甚動靜, 老屋依舊原汁原味。
如果從文物保護角度來看,有些建築或許保留價值不大,又或許現代意義上的真正之大美,離不開日新月異的城市建設,抑或說,這些老舊建築符號代表著某種欠發達,代表著與現代化的脫節,但是,這何嘗不就是歲月的一種靜美啊。
建設美好家園是每一個人的幸福憧憬。安邑老街,雖然最終我們還不知道它的歸宿,但從現在了解她的過去,不要輕易驚擾她的安寧與古雅,讓城鎮化步伐儘可能的避開傷及她的任何行為,使城市改造達到古老與現代並行不拘, 打造出由街到片、由片到面,形成有傳承、有活力、有特色的歷史文化商業街區,小編想,這是我們應該給予她的人文關懷,也因為,安邑老街的故事,是屬於安邑人共同的記憶。
鄉關何處,安邑老街。安邑,她賜給我們永久的鄉愁烙印,而安邑老街的珍貴,在於積聚了時間與深情。希望若干年後我們再次來到這裡,依然能看到這些具有時代標記意義的「石頭史書」,並實現安邑老街的華麗轉身!
下圖攝於2015年7月
下圖攝於2012年11月(攝影 王軍民)
記得2008年時候,運城人拍攝的運城第一部電影《童年的收音機》曾在安邑老街取景過,並在央視的電影頻道播放過(影片簡介:故事發生在六十年代末晉西南的一個小鎮,圍繞著以「小眼鏡」,柱子、新剛等幾個小夥伴製作礦石收音機的故事展開)。小編倒是在百度上搜索到了此視頻,可惜非騰訊視頻連結,因而無法上傳到微信公眾平臺。如果您感興趣,可以自行百度搜索觀看,相信那也是一份回憶或深或淺的滋味。
下圖攝於2012年11月(攝影 張根震)
——謝謝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