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潭鄉:手工豆腐家鄉味道

2021-02-22 生態彝鄉和諧龍潭

       世界上有很多可以穿越時空的食物,比如說豆腐,它有著最傳統的口味,也有著最中國的意味。一塊上好的豆腐,不僅需要豆好,水好,還要做豆腐的人手藝好。傳統鐵鍋柴火煮出來的豆漿,做出來的豆腐,才是小時候吃到的那種味道。

       俗話說「好料好水出好豆腐」,傳統工藝製作的手工豆腐之所以色、香、味俱全,關鍵在於有天然好食材和天然好水。

       龍潭鄉鄧耳村的豆腐所用原料大多是自種的老品種小黃豆,加上龍潭土肥水清,氣候宜人,黃豆生長的自然條件充沛,生長期達100天左右,生產出來的黃豆產量雖低但品質好豆味濃,做出來的豆腐香醇有韌勁。加工豆腐用的是山泉水,泉水清冽甘甜,並且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做出的豆腐自然也質地水靈,口感嫩滑,香味兒綿長。

       每次做豆腐之前,李繼華夫婦先用篩子篩除沙土、豆莢等雜質,並剔出癟粒、蟲咬和黴變的豆粒,選出顆粒飽滿、色澤純淨的優質黃豆,曬乾備用。

       需要提前一晚將選好的黃豆用山泉水浸泡一夜,將泡好的黃豆倒入磨豆機中磨漿濾渣、去渣取漿,大灶布好,漿汁入鍋,以熊熊柴火燒之煮沸,邊煮邊要撇去面上浮著的泡沫,等豆漿開始冒泡,就開始用微火,並用扇子扇火,直到豆漿被完全燒開,此時整個房間裡豆香四溢。

       把豆漿盛到容器中,冷卻片刻,待溫度稍降,準備點漿環節,點漿前需將食用石膏劑用水化開後倒入另一個空桶中,隨即把豆漿水迅速衝入,促使豆漿快速反應,凝結轉化,片刻之後,豆漿就會凝結成雞蛋湯一樣的豆腐花。

       李繼華表示:「石膏漿水的勾兌,需遵照嚴苛的比例,多放會導致發酸發苦,少放則不易凝結缺少韌勁,而要做到恰如其分,需要經驗的積累」。

       最後階段,需晾1小時左右,把煮開的豆漿倒進鋪上白紗布的木製的豆腐框裡包裹成形,當水過濾掉以後,拿一塊木板壓在上面,再壓上三塊厚石板,確保四周平整且受力均勻,約兩三小時後多觀察豆腐框四周,既不能脫幹了水分太老,也不能包水太多又太嫩,若豆腐上平面與木框上緣差不多持平即說明已壓結實,此時口感綿韌、豆香四溢的豆腐就做好了。

       「腐」「福」諧音,多吃多福,所以,到了寒冬臘月大家開始製作各種豆腐的吃法,如涼拌、油炸、煮湯、煎炒,還有豆腐丸子、黴豆腐、豆腐乾、幹豆皮、幹豆筋、凍豆腐等。

      時光流轉,歲月沉澱,人們對於吃的東西,不再只講究新鮮、美味,而是一種味道,一種刻在記憶深處的年代味道,這種味道裡帶有鄉情和親情,也是一種鄉愁的寄託,不管身居何方,最懷念的還是家鄉的豆腐味道!

       一塊小小的豆腐,是傳統手藝人心血的沉澱,也是大自然對人類的饋贈。

       一碗熱騰騰的豆漿,一方嫩滑無比的豆腐,帶來的感動勝過千言萬語,在某一個瞬間,隨著悠悠的鄉愁,嵌入了那些你不曾留意的時光裡。

       一粥一飯,一碗豆腐,一盤青菜,這些尋常人家最普通的美味,構成了記憶中溫暖動人的部分,因為你不知道是否有一天,會不會在人生的某一個拐角,飄來的豆子的甜香味,讓你開心一整天。

圖:白燕

編輯:李建新

審核:陳嬡嬡

相關焦點

  • 【民俗】地道的家鄉菜——油炸豆腐
    春節將近,家鄉人幾乎每戶都在準備一道菜,那就是油炸豆腐。
  • 伊金霍洛旗這家純手工製作的豆腐、粉條太搶手了!
    這些天,來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鎮賽烏聶蓋村集體經濟「賽一品」食品加工廠買豆腐的人越來越多,這裡純手工製作的豆腐、粉條成了遠近聞名的「搶手貨」。市民撖雪崗一大早,急匆匆地從阿鎮趕來,就是為了買一份剛出鍋還冒著熱氣的豆腐,生怕來晚就沒有了。用他自己的話說:「在這兒買豆腐買了兩年多了,家裡人都『好』這一口豆腐,基本上是一禮拜來買一次,這裡的豆腐是純手工製作,吃得放心,有小時候吃豆腐那種濃濃的豆香味兒。」
  • 松陽味道 |松陽香腸,家鄉好滋味
    清蒸的家鄉香腸配上一碗白米飯,就是回家過年的滋味。陽光透過窗子照在碗上,屋子裡滿是幸福的味道。腊味飄香時,沒有腊味的年味,是有缺憾的。人總說,月是故鄉明,腊味也一樣。人總會覺得,家鄉的腊味讓人念念不忘。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珍視的傳統和「秘方」,家鄉的腊味、家裡的腊味,對每個人來說肯定是最特殊的。
  • 「炸年糕」,記憶中的家鄉味道
    那遙遠的小村莊,是我魂牽夢繞的家鄉,無論時過多久,那份深情的記憶時刻那樣清晰;無論行走多遠,只有家鄉是心底最柔軟的地方。記得小時候,最喜歡過年,因為只有過年才能穿上新衣服,才能吃上媽媽做的炸年糕。那是一種酥嫩香甜的味道,那是一種家鄉特有的味道,那是一種飽含媽媽濃濃愛意的味道,那是一種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味道。
  • 一壺老酒一杯鄉愁,一碗豆腐一縷親情
    撇掉泡沫的豆漿,用布袋子在大鍋上過濾。過濾好的豆漿,大鍋猛火燒煎。豆漿的濃香吸引了我們這些饞娃娃,圍著鍋臺寸步不離。等到熬製的火候差不多了,便加入豆腐原漿分離。家鄉的老豆腐從來不加石膏,豆腐原漿家鄉叫漿水,就是榨豆腐擠壓出來的,裝入大缸自然發酵變酸。
  • 離家,請帶上家鄉的味道
    每次從家鄉回到城市箱子都是塞得滿滿的除了罈子菜、土雞蛋還有滿滿的臘魚臘肉這是家鄉的味道
  • 家鄉的味道是永遠剪不斷的思念
    這是溫情的味道,也是人們羨慕的畫面。在外工作不能回家的人雖然嘴上輕飄飄的一句帶過:今年過年不回家了。但堅硬只是他們的外表,內心和普通人一樣平實而柔軟,從他們離開家的那一刻開始,懷揣著的夢想就是榮歸故裡,為了夢想他們一刻也不敢鬆懈。
  • 向素食致敬|味道中國:豆腐衣
    味道中國:朱店村豆腐衣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江南水質中的輕盈只有江南人才能體味。 將淺鍋中的豆漿煮開,再用小火慢煮,表面凝結出一層薄膜,用長竹筷輕輕挑出,這就是豆腐衣。 和村裡其他年輕人一樣,毛協俊曾經無比嚮往外面的世界。 離開家鄉,毛協俊夫婦過得並不順利。
  • 倡導就地過年,家鄉的味道我們負責送到!
    乾燥、寒冷的空氣中,突然就有了一點過年的味道。原本,去年春節那些缺失了的相聚,今年一直覺得可以補回來,但眼下的情況似乎並沒有那麼樂觀,一些地區突然就嚴峻了起來,讓今年的返程計劃增加了許多不確定性,非必要不返鄉,多地倡導就地過年。疫情,真的一點也不能鬆懈。
  • 【薦讀】陳培元:有家鄉的味道才是過年
    有家鄉的味道才是過年 ——鄂前旗 陳培元回家過年!一定要回家過年!家有年的味道,家有親人問候,有父親的關注,有母親的守候……逃離了喧囂的鬧市,我向家鄉奔去。我的家鄉在鄂託克前旗,那裡地廣天藍,水草豐美,沒有過重的生活壓力,也沒有讓人喘不過氣的生活節奏,只有濃濃的恬靜與淳美,有讓人永遠不會忘記的年味!
  • 來,用牛肉醬炒盤老豆腐
    做泡菜等手工製作的東西,非常奇怪,同樣的倒入花椒鹽辣椒白酒冰糖,是不是個人的手的力道或是哪裡不一樣,泡菜醃好的味道出來也是不一樣的。我寧可相信是人對對待食物的用心影響食物的口感。她做的泡菜,醃得剛好,不鹹,而且是脆脆的。鄰居說到好的東西,都會加重語氣詞,前面加上不曉得三個字,不曉得多好看,不曉得多好吃。
  • 他賣臭豆腐乳30年 從養活家人到現在只為留住兒時味道
    見有人問他臭豆腐乳咋樣?老阮頭也不抬地反問道:「怎麼,你不知道老阮臭豆腐乳?你到了安徽和縣隨便打聽一下,沒有人不知道我老阮的臭豆腐乳啊!老人告訴記者,他20歲時跟在村裡一位老人學做豆腐,老人見小阮人老實勤快,在他學徒2年後,老人準備將自己做臭豆腐乳的技術傳給他。現在做豆腐的多,你以後就專做臭豆腐乳,手藝做得好,能養活你一家人。
  • 春節有味道|用豆腐做皮又做餡兒,五大連池人的年夜餃子上桌啦!
    用這樣清冽甘甜的泉水,再用 「喝」著泉水長大的黃豆,一起來做豆腐,這已經擁有了得天獨厚的食材優勢,不過到底能不能做出好吃的豆腐來呢?還得看製作者點豆腐的能耐。將黃豆打成豆漿,通過搖漿濾去豆渣,過濾後的豆漿中加入滷水,不停攪拌,使其和豆漿充分混合。
  • 空間 蘇典麵館:家鄉的味道
    也許這就是對家鄉味道的眷戀... 關於本案蘇典麵館的空間, 環保、生態、返璞歸真!天然、接近大自然材料。它沒有多餘的"光鮮包裝", 只有回憶, 竹林、麥穗, 熱騰騰煙霧繚繞...
  • 和你說晚安:豆腐,鄉愁的味道
    豆腐是最家常的菜餚之一,卻也是最能蘊藏百味的食材之一。       地處滇南的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縣擁有優美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飲食文化,石屏豆腐就是此地有名的特產。石屏豆腐距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漫長的歲月沉澱出其特有的文化底蘊和鄉土記憶。一口古井水,悠悠豆腐香,石屏縣的小豆腐不僅成為大家津津樂道的美食,也逐漸發展成為百姓增收致富的大產業。
  • 風雪中賣豆腐的回族老大哥雪落了一頰骨但笑容純樸
    感謝在外遊子贊助小編汽車加油費拍攝他的家鄉 小編微信zjczx001     我不喜歡鬧市
  • 舒城南港:聾啞青年自強不息,做得一手好豆腐!
    請點擊上方「舒城家鄉事」免費訂閱本刊!舒城南港:聾啞青年自強不息 做得一手好豆腐「南港有位做手工豆製品的聾啞青年,他家的豆腐口感好,正宗!」人們口中說的就個聾啞青年,就是家住舒城縣南港鎮樟衝村仰衝組的許波。
  • 「牛」師話牛年 | 過年磨豆腐
    一放寒假,母親就打來電話,問我何日回家,並說:豆腐做好了,我給你養在水裡,你回來拿。老家的豆腐還是用石磨磨成的,味道醇厚,帶有豆香味,有硬度,有嚼勁,有彈性。磨豆腐是古老的傳統手工技藝。「腐」與「福」諧音,寓意著祈「福」。豆腐白白淨淨,寓意著「清清白白」。磨豆腐和貼年畫、貼春聯、接玉皇、請灶神、掛燈籠、蒸饅頭等年俗一樣,在我的老家泰興是必不可少的。
  • 興和縣家鄉的味道: 羊雜湯
    一碗香氣撲鼻的內蒙羊雜在端上桌前,都要經過繁瑣的手工烹製。新鮮宰殺的羊,取了內臟,要經過10次以上的手工清洗。把選用的羊肚,羊肝,羊肺等下鍋,用清水把羊肚,羊肝,羊肺淹沒。在鍋裡放少許鹽。開火直到煮熟,但是不要煮的時間太長了,煮的時間太長了,反而會使羊肚羊肝不是很嫩,所以剛煮熟最好。煮好的羊肝,羊心,羊肚,羊肺等,撈出,瀝乾水。直至完全涼冷為止,再切成絲備用。
  • 阿姑農產品,小時候的味道
    新年開門紅     李韓英是70後,是新區一家文化企業負責人,她對家鄉耀州區的農產品有獨特的感情。小時候,糧食少,但僅有的黑饃香的就叫人直流口水。      公司主要加工耀州區本地特色農產品,採用傳統生產工藝、不使用任何添加劑,主營石碾辣椒麵、手工掛麵、小米等雜糧禮盒、蕎麵粉、玉米糝、手工柿餅等。這些產品是從田間地頭經過傳統加工,保留了農產品原汁原味,就是要讓綠色無公害天然食品走上老百姓餐桌,讓大家吃的放心,吃的舒心,吃的可心,永遠記住阿姑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