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協俊夫婦的豆腐衣故事,會讓你對這些詞有更深的體會:「素食」、「感恩」、「一方水土」、「夫妻合力」。
味道中國:朱店村豆腐衣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江南水質中的輕盈只有江南人才能體味。
將淺鍋中的豆漿煮開,再用小火慢煮,表面凝結出一層薄膜,用長竹筷輕輕挑出,這就是豆腐衣。
想要挑出薄、均、透、韌的豆腐衣,關鍵在於一瞬間的拿捏,這需要悟性和經驗。
朱店村過去家家挑豆腐衣,而現在,只有毛協俊夫婦仍在堅持。夫妻合力,才能做出上好的豆腐衣,這是村裡的傳統。
將剛挑出的豆腐衣晾曬,讓水分自然收幹。濃縮了豆漿的精華,讓豆腐衣成為蛋白質和胺基酸含量最高的豆製品。
和村裡其他年輕人一樣,毛協俊曾經無比嚮往外面的世界。
離開家鄉,毛協俊夫婦過得並不順利。他怎麼也挑不出家鄉的味道。他懷疑起了自己最初的決定。
毛協俊:水質不行,一燒大爐,大爐的管子要堵塞了,結垢了;我燒的那個漿水,開始做的,三分之一是能做的,三分之一的話就廢掉了,變成廢漿水了;漂白粉什麼的這些,加太多了,做不了。
無法保證產量和質量。很快,30多萬元的投入打了水漂。毛協俊幾乎陷入絕境。
回家,是唯一的選擇。
回到義烏朱店村,毛協俊發現,這裡只剩下了老人和孩子。
毛協俊:做這個賺的錢太少了,(年輕人)不做了,都做小商品去了;以後傳得了下去嗎?也不知道。所以我現在只有一個,有這個毅力在堅持。因為我們這個地方,以前說起來就是一張皮就是代表我們這個村莊的。
在妻子的鼓勵下,毛協俊重新拿起竹筷。當他再次從鍋中挑出腐衣時,久違的味道又回來了。他終於明白,家鄉的山泉水,賦予了豆腐衣獨有的質地和美味。他要把家鄉的美味重新帶回上海。
食物,已不再是尋求裹腹和表層的美味。在講究健康、有機、慢食樂活的時代,素食,這種古老的飲食智慧,更顯得質樸和親切。一些人開始選擇這種飲食方式。食素,在大城市流行開來。
毛協俊的訂單也多了起來。 他知道,今天的成就缺不了妻子的陪伴。
毛協俊:作為一個男孩子嘛,看上女孩子勤勞了,因為農村嘛,勤勞的,人還可以。那就戀上了;長得也可以,以前是苗條型的。
在豆腐衣廠的旁邊,毛協俊開起了農家樂。他希望更多的城市人來了解他的家鄉,一嘗自己親手挑制的豆腐衣。條件具備,毛協俊終於可以做一件,他已經想了很久的事。每年重陽節,請村裡每一位老人吃飯,在毛協俊看來,這與生意無關。
小毛:他一直和我們說,飲水還要思源的,人不能忘了本,不能忘了根;也一直和我們說,百善要孝為先,所以他說你的子女,都在看著你怎麼樣對待你們的父母,對待你們的長輩,也都慢慢地會潛移默化地會影響他們。
毛協俊說,年輕時在村裡做收購,老人們從沒斷過豆腐衣的供應,即使在他經濟最窘迫的時候。
這份信任和恩情,他絕不會忘記。
《味道中國》
真實傳媒·彌你紀錄
聯合製作
製片人、總導演:黃瀛灝
編導:王冰
總攝影:龔衛
攝像:張歷
剪輯:周軼
聲音設計:沈漢村
解說:彌亞牛
這很可能是春節前最後一發了,感謝您的陪伴,昨天已立春,生命將再次蓬勃,我會努力用聲音為您呈現更好的時光,「彌你紀錄」,和你一起記錄我們走過的時間,向時間致敬,向自己致敬。新春吉祥!
彌你紀錄
人文 紀錄 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