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古樹指樹齡在百年以上的樹木;名木是指在歷史上或社會上有重大影響的中外歷代名人、領袖人物所植或者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紀念意義的樹木。古樹名木被稱為有生命的「綠色活化石」,是不可再生的自然遺產,是先輩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和文化積澱,需要悉心呵護。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本報今起開闢《聚焦益陽古樹名木》欄目,推介我市古樹名木資源,以期喚起全社會對古樹名木資源的關注和保護。
安化縣洞市鷂子尖黃花溪,是古代安化重要的驛道、商道和茶道,也是萬裡茶道的重要起點。崇山峻岭中眾多的古樹引人注目,最令人稱奇的是金家衝的梓葉槭,已有1500年歷史,是我國特有瀕危樹種,為全國最大梓葉槭,作為湖南5棵候選樹之一,目前正在參評全國綠化委員會組織的「中國最美樹王」。
這株生長在巖石上的梓葉槭,胸圍達5米以上,樹高39米,氣勢磅礴,冠似華蓋,繁蔭上千平方米;其樹根龍盤虎踞,布滿毛茸茸苔蘚;粗壯的樹幹上滿是歲月勾勒出的深深紋理,虯結的樹枝像一隻只壯碩的手掌伸向天空。方圓幾十裡,至今流傳著古槭樹的傳說,其中以宋理宗在此樹下小憩,及鄉賢公陶必銓與其子兩江總督陶澍寫的《鷂子尖茶引》和所題匾額,最為當地人津津樂道。
相傳嘉定十五年(1222年),朝庭大臣史彌遠把趙與莒(宋理宗)兄弟接到臨安,找到當時的名儒鄭清之做宋理宗的老師。同年,趙與莒被立為沂王,改名貴誠,並領邵州防禦使潛邸邵陵(今邵陽)。
嘉定十七年,史彌遠聯同楊皇后密謀廢太子趙竑為濟王,立沂王趙貴誠為新帝。宋理宗徵詣京師,日夜兼程從邵陽防地趕往臨安(浙江),正好遇上邵河(資江源頭)漲水,宋理宗一行必須趕在洪峰到達安化小淹之前乘船去臨安。於是抄近路,快馬加鞭經新化來到黃花溪,在金家衝小憩。隨行士兵卸下盔甲掛在樹上,金家衝(原為金甲衝)之名由此而來。
宋理宗一行馬不停蹄翻越鷂子尖,過白沙渡寨(今洞市永錫橋處)趕赴到小淹,可還是趕不上洪水的速度,小淹已被水淹,只好停留數日等洪水退去再去臨安。小淹因此而得名,並記錄在《安化縣誌》中。
1264年,宋理宗病逝於臨安。不久,其坐騎獨自來到黃花溪,悽涼地站立在古槭樹下方溪溝石塊上,長久不願離去,以至留下了四個深深的馬蹄印,現在還依稀可見。就在這時,古槭樹突然間遭嚴重雷擊,將樹幹攔腰擊斷。好在以後發出新枝,長成參天大樹。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邑人陶必銓為主修建舊治梅城南寶塔,並往來各村籌集資金,來到黃花溪金家衝,正好遇上鷂子尖茶亭復修,欣然寫下《鷂子尖茶引》,並交給當地頭人刻碑於鷂子尖上。以後官至兩江總督的陶澍三次經過古槭樹旁,並為鷂子尖茶亭作詩及捐田捐錢。陶澍最後一次省親回家,為鷂子尖茶亭題「甘露亭」與「路入青雲」二塊匾額。
來源:益陽日報
安化黑茶官方網站網站:
www.6686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