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往日一樣,漢源縣大樹鎮新民村馬路上地災點監測員雷洪高換上膠鞋、拿上鑼、帶上地質災害點監測記錄本和最近新購買的智慧型手機走出家門,開始了一天的巡查工作。
雷洪高今年75歲,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對當地的地形地貌,一草一木都熟知,2013年,他主動請纓擔任新民村馬路上地災點的監測員。
7年來,雷洪高從未離開過村子一步,他涉過險、摔過跤、划過的傷不計其數,但卻始終把村民的安危放在第一位,日日巡查守護大家的安全。
雷洪高說:每天從家裡出發,走到山頂要一個多小時,現在是汛期,每天都要去三次,看看山體是否有變化、裂縫。
由於上了年齡,行動上也有了些遲緩,為了防止巡查時摔跤,雷洪高特意給自己做了一根拐棍。家裡人都勸他放棄監測員這項工作,但雷洪高卻說,他已經習慣了這樣的巡查工作,只要還走得動,就會堅守崗位,守護鄉親們的平安。
「看坡上的樹或者玉米稈,如果這些植物歪了,就容易出現滑坡。」通過多年的監測,雷洪高總結出了許多監測的「土方法」。
雷洪高說,新民村地處山區,留守的村民大部分是老年人,教會他們如何觀測預警,簡單的方法最實用。黨委政府把這個責任交給我,全村36戶96人的生命安全在我的手中,不能疏忽大意。
由於長期幹監測員的工作,每逢下雨天,雷洪高就會習慣性失眠。
為了方便每天上報、收集監測信息,雷洪高把原來的老年機換成了一臺智慧型手機,並學會了拍照和使用微信。每天地災點的監測信息,他都會通過微信群及時發送給鎮政府工作人員。
在大樹鎮,像雷洪高一樣,生活工作在一線的地質災害監測員還有很多,他們築起了汛期第一道安全屏障,默默守護著一方百姓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