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好看 。
不過,面對國際環境和自己經濟利益之間,有不少國家開始對這個協定生出不滿情緒,認為該協定的一些條款和要求抑制了本國的發展,牴觸聲也是越來越大。根據2018年發布的一份報告數據顯示,有58個國家將《巴黎協定》中的承諾轉化為本國法律,但是僅僅只有16個國家制定的法律與《巴黎協定》的減排要求契合,不到10%的比例可以看出,全球多個國家對《巴黎協定》存有牴觸的情緒。特別是美國,這個全球頭號強國,在2017年帶頭宣布退出《巴黎協定》,完全不顧其他196個國家的反對。
但是,作為一個全球性的協定,不是想進就進、想出就出的。協定中條款規定,生效3年內不可以擅自退出,所以美國在歷經3年後的11月4日,終於能夠正式宣布退出《巴黎協定》,聯合國秘書長也已經批准。如果一切順利,美國將在2020年大選結束後,有新的總統籤署退出協議。
美國方面聲稱,《巴黎協定》的要求過高,而美國是全球排碳量大國,如果嚴格控制會嚴重影響到美國的經濟。美國還表示,從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節能減排方面一直做得很好,如果再加大力度並不符合美國的現實情況。
事實真的如此嗎?不然,美國不過是認為《巴黎協定》要求的國家排碳量太低,標準太高,美國已經做得可以了,沒必要再為此減低標準,影響自己的經濟發展。可是美國畢竟作為發達國家,經濟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形成規模,是應該更多層面考慮到環境問題,卻不想承擔作為大國的責任,說到底還是放不下經濟利益。
美國說再多,都是為了自己「退群」解釋,其實在《巴黎協定》規定的標準上,就有一些國家做得很好,2018年的時候,我國就提前3年完成了在《巴黎協定》中的部分承諾,這直接用事實說話,向那些對《巴黎協定》抱有質疑的證明這些標準是可以實現的。畢竟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想要在氣候問題上有所作為,面臨的困難要比發達國家大得多。
近年來,美國頻頻遭遇嚴重的氣象災害,多個沿海與內陸地區遭受巨大損失,此背景下美國還公然宣布「退群」,有不少專家表示,美國未來必將自食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