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部主任
這是市報編輯部主任李卞給筆者講的一段歷史,下文中的「我」是李卞本人:
80年代末,我那時剛從普通工人提升為工廠宣傳科幹事,業餘搞一些文學創作,什麼小說、散文、隨筆之類的都能劃拉幾筆。市報社有位姓王的編輯,主管文學、文藝類的來稿初審。王編輯審過我的稿,也登發過我的稿,但我們沒見過面,因為版面編輯署的是王編輯的名字,所以我知道是他。 那時許多廠礦成立了文學社團之類的民間組織,文聯和報社也很重視這股新生力量,斷不了派人下來指導。我廠的文學社就是這位王編輯負責指導的,我是對接人。 通過電話聯繫,王編輯來到了我廠,是與我初次見面,他握著我的手說:經常見你的稿,就是沒見過你的面,今天對上號了,文如其人,果然不凡哪。 我受寵若驚誠惶誠恐地握著他的手,說了些感謝知遇之恩,日後請多幫助之類的話。 不久我在社會上發表了一些作品,有的還獲了中央大報的徵文獎,級別不算低。我把這個消息告訴了王編輯,並附了篇獲獎感言之類的自述給他,沒想到他很快安排在市報副刊的顯著位置發表了。 年終,工廠文學社召開表彰會,我成為矚目人物,王編輯應邀前來指導,他即席發言,對我的成績熱情肯定,對我的不斷進步欣賞不已,並說起他和我的關係,他說過去也不認識我,是先見到我的來稿認識了我的名字,他說他剛到市報工作時,見到我的第一篇稿叫《反覆》,寫得很不錯,很有基礎,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一直記得這篇稿…… 我雖然從未寫過這篇稿,但還是在一旁微微含笑似乎確有其事。滿場人無不信以為真,會後我沒有向任何人說破此事。 翌年,我的作品接連問世,引起本市文學界關注,一些文學社團邀請我去談創作體會,王編輯也應邀同去指導。他每談必以我為例,每談我必言其第一次過審我的稿子《反覆》,說寫得不錯, 很有基礎,給他留下深刻印象.每當此時,我又必在一旁微笑。 後來各種機緣巧合,我調到市報社工作,但沒與王編輯一個部門。那時一些廠礦的通訊員和文學作者,也陸續調到報社當編輯記者。 時光飛逝,三年過去了,也許是因為很努力加上運氣好,我成長為市報社的編輯部主任。這時王編輯還是白丁一個,並被調到我管轄的部門工作,儘管這個結果他一百個不樂意。 這天,當年廠礦文學社的幾個文學愛好者造訪編輯部,王編輯跟他們很熟,便向他們介紹我,說我如何如何不同凡響,又說他過去也不認識我,是先認識我的稿而後才認識我這個人的,他說他審閱我的第一篇稿叫《反覆》,那時就寫得很不錯,很有基礎. 我沒等他說完便打斷他說:你可能記錯了,我從來沒有寫過這麼一篇稿子啊。 王編輯一愣,打閃著目光說:記錯了嗎?不會吧,我一直都是這麼記著的啊! 難怪王編輯要疑惑不解了,因為他過去都是這麼說的,我也從未提出異議。而今天怎麼了,我吃錯藥了嗎? 我沒有吃錯藥。我知道我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是我不願意說出來。==========
作者央澤,原名陳朝輝,曾任石家莊經濟日報、生活早報、燕趙晚報部門主任,石家莊新聞網總經理等職。早年文學作品曾在今晚報、北京晚報、工人日報舉辦的大賽中獲一二三等獎, 1994年著有《央澤袖珍小說選》一書。
==========
覺得有趣請不忘點讚、分享到朋友圈,歡迎留言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