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組數據後,想請你認清一個事實:飛機失事不會發生在你身上。
飛機失事而死可怕嗎?可怕。
但是生不可怕嗎?生是瑣碎而漫長的痛苦,偶爾參雜一點點甜。
絕大多數的人生,(你並不能例外)不是英雄式的生和死,而是日日柴米油鹽醬醋茶。生活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悲情壯闊,有的僅僅是你下飛機後該完成的諸多瑣事。當你想清楚這一點,就會發現最難的不是死,而是活。
有人會問了,既然死於空難比熱水燙死的概率都低,那為啥咱腦子裡總有飛機失事的印象呢?甚至有人因此得了飛恐症。
深刨原因也挺複雜,咱簡單粗暴點說——因為每起空難都是新聞,而且都是國際新聞,都能鑽進你的耳朵,穿進你的眼球。相反,別的各種意外死,基本都上不了新聞,甚至都出不了死亡現場。
可是呢,以去年為例,全年17起空難事件,平均每月1.4起,相當於每隔幾天就給你上個摺子,爆次失事的料,你能不跟巴甫洛夫條件反射似的嘛!一提起飛機失事,就滿腦子飛舞起這些空難記憶的殘片……
是故,空難——對於整個人類世界來說毫無疑問屬於絕對小概率事件,但對於每一個罹難者的親友團來說,卻是100%的大災難。這時候,概率之輕難以承受生命之重。
不過呢,該咋活還得咋活,該坐啥還得坐啥,是吧。現代科學告訴咱,整個宇宙規律、世界真相,其實對於人類來說,基本上還是個黑箱狀態,現代科學技術能把握的,還只是跟咱發生作用的那部分,事物本相和全貌都還不能完全掌握。
但其實這對大多數人來說很難,人們很難意識到這一點----人們總沉浸於自己是故事主角的幻想中。當你承認你不過是這個世界默默無名的路人甲,你所要經歷的只是某個平淡的一生加少許波瀾。
用粗俗的話來說----像飛機失事這種事都不屑發生在你頭上,你只配想想晚上吃些什麼。這其實是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