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吉首市太平鎮在排吼村舉辦「重陽歌會」,活動中,「喜儺歡」、「跳香」、「陽戲」、「苗歌」等特色民俗節目精彩上演,吸引周邊鄉鎮千餘名苗族同胞前來觀看。
歌會活動現場
喜儺歡,是苗族同胞在「重陽節」舉行的酬神活動。在酬神祭祀過程中,一面遣送「無瘟時氣」,一面用二十四盤食物到「齋堂」祭神。大人小孩身著節日盛裝圍繞老司旋轉「打童子」,並以「喜儺歡」為襯詞唱歌,喜慶豐收。跳香舞,又稱「吃齋粑粑舞」,是苗族歡慶豐收,預祝來年風調雨順並答謝「五穀神」的民俗舞蹈,吸收了苗族原始宗教、民俗、音樂、舞蹈藝術的精華,歷史悠久。調年舞,伴著鏗鏘有力的鼓聲,身著苗族盛裝的苗家人圍成一圈,大家齊跳從播種到收穫的「勞作舞蹈」,為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湘西陽戲
湘西陽戲,形成於清乾隆、嘉慶年間,原屬於祭祀性戲曲,是由儺歌、儺舞、儺儀、儺面具等組成的儺戲演變而來。現已以娛人、自娛和納吉為主,吹、打、彈器樂齊備及生、旦、淨、丑角色皆有的戲劇特色,為湘西群眾喜愛的民族戲曲劇種。
東歌
東歌,是東鄉民歌的簡稱,系吉首市紅土片區民間歌謠的一種,列入了全國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較強的感染力。他們婉轉、悠揚的動人歌聲,唱出了日新月異的大發展和百姓芝麻開花節節高的幸福生活。
苗歌(山歌)
苗歌(山歌),內容豐富多彩,主要有反抗壓迫歌、訴苦歌、婚嫁歌、喜慶禮節歌、情歌、歷史故事歌和新社會歌等。只要你來到苗家山寨,便會聽到從山巔或溪谷中傳來動聽的歌曲。
舞臺另一角,還開展圖書閱讀、書屋推介、趣味猜謎、苗族挑花作品展示等,助力鄉村繁榮文化,傳承文明。
整場演出活動中,村民們不僅用自己的形式慶祝了節日,還將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民間文化傳播開來,現場好不熱鬧。▌編輯:吉娃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