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湘西」,人們就會聯想到「趕屍」、「放蠱」、「土匪」等略顯嚇人的話題,如果你是湘西人,可能也被人問過:「你們那裡真的會趕屍嗎?」讓你哭笑不得。土匪倒是真的有,「趕屍」、「放蠱」沒有得到科學驗證,還不敢妄下定論。
但是很多電視劇、電影都特別喜歡這種驚悚題材,什麼《殭屍先生》、《趕屍先生》、《湘西屍王》,成了不少人的童年陰影。電影裡的不能當真,不如我們今天來客觀地說說中國古代的這種「趕屍秘術」。
湘西趕屍,屬苗族蠱術,是楚巫文化的一部分,也有人說和茅山術祝由科有關,又稱「移靈」,發源於古辰州沅陵、瀘溪、辰溪、漵浦4縣。清朝的時候,湘西有「趕屍人」的說法開始流傳開來,常常有人看見「一群死屍排著隊在路上走」。
其實,趕屍人的初衷和目的是好的,因為當年很多客死異鄉的士兵,家裡人沒條件去找他們的屍體,就一起僱了趕屍人把屍體帶回故鄉,讓他們入土為安,這樣看來,路上的屍體似乎沒那麼可怕了。
我國著名作家沈從文也在文章裡寫道:「經過辰州(今沅陵),那地方出辰砂,且有人會趕屍。若眼福好,必有機會看到一群死屍在公路上行走,汽車近身時,還知道避讓在路旁,完全同活人一樣。」看起來「屍體」還很聰明。
再說趕屍的步驟,複雜並且講究。第1步,前期準備。一般他們會請專業人士老司買好辰砂(最高檔的硃砂),到時候好放進死者的腦門心、背膛心、胸膛心窩、左右手板心、腳掌心等7處,每一處還要貼上一道符,眼耳口鼻等也得塞辰砂,目的是封住人的七竅,留住他們的魂魄。然後用5色布條捆住他們,戴上鬥笠,這時候紅衣老司開始念咒語,大喊一聲「起!」死屍就「站」起來了。
趕屍的過程相對簡單,畢竟你抬一個屍體,至少要2個人加起來,趕屍就只要屍體自己「走」,這時候就輪到「趕屍匠」上場了。1個人趕所有屍體。
無論天氣如何,他們永遠穿著一雙草鞋,青布長衫,黑色腰帶,裡面藏著很多備用的符,頭上戴著帽子,手上拿著銅鑼,邊走邊敲鑼,俗稱「陰鑼」,另一隻手搖晃「攝魂鈴」,好讓路過的人避開,非常貼心。
屍體要是多了,防止發生「踩踏」事件,趕屍匠會用草繩把他們串起來,相隔7、8尺,屍體戴著帽子貼著符,基本和電影裡的畫面相符。
跋山涉水把屍體帶回來了,早早等著的家屬們已經準備好衣衾棺材,屍體一到,由「趕屍匠」動手幫他們入殮,旁人絕對不能插手,不能窺視。等屍體躺進了棺材裡,親人們才會衝上去痛哭流涕,送走他們。
當年央視的《走近科學》還專門報導過湘西趕屍,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查閱。如今的許多古城和苗寨,會把趕屍變成民俗舞蹈,展示給遊客們,神秘的趕屍早已經沒有當年的可怕了。
如今,還有很多人在研究趕屍、放蠱等,目的是了解苗族的歷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除去迷信、可怕的言論,研究趕屍是具有多重學術價值的,比如學習他們高超的屍體防腐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