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種族歧視浪潮下 紐約市自然歷史博物館雕像也落難、川普火

2021-02-23 世界生活通

非洲裔佛洛伊德(George Floyd)之死掀起的反種族主義浪潮,使全美各地與南北戰爭支持蓄奴的邦聯軍有關的雕像和紀念碑紛紛被拆除;現在連紐約市自然歷史博物館入口的西奧多·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雕像也不例外,卻引來川普總統痛批。

明州非裔佛洛伊德遭白人警察虐殺掀起的反種族主義浪潮,擴大到對美國歷史的修正,具體展現在對各州各市的歷史人物雕像的攻擊。最近一起是在紐約市曼哈頓著名的自然歷史博物館前的老羅斯福總統雕像,館方考慮移除,以平息指控。(美聯社)

想當年…與印地安勇士和非洲裔男子並肩作戰

紐約市自然歷史博物館入口的西奧多·羅斯福(老羅斯福)總統騎馬雕像自1940年起樹立在門口;它描繪的是老羅斯福早年戎馬疆場時,一名印第安勇士和一名非洲裔男子和他並肩作戰。這座世界級的博物館一直是全球各地熱愛自然界與演化紀錄史的聖地。2006年電影「博物館驚魂夜」(Night at the Museum)更讓這座博物館全世界知名。

位於紐約市曼哈頓的著名自然歴史博物館前的老羅斯福總統的騎馬雕像也被捲入,館方將在近日移除。(美聯社)

看如今…竟被視為帝國主義及種族歧視的象徵

但「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終於衝擊到安靜的博物館界。紐約市長白思豪(Bill de Blasio)日前發出聲明,稱博物館要求拆除門前老羅斯福的雕像,因為它明確描述了非洲裔和印第安人被徵服和種族地位處於劣勢的形象,老羅斯福象徵擴張的帝國主義及種族歧視(colonial expansion and racial discrimination),「市政府支持博物館的申請,現在正是合適的時候」。

對於老羅斯福雕像去留,77歲的曾孫羅斯福四世(Theodore Roosevelt IV)也表示認同:「這座雕像未能呈現羅斯福本人的傳承與貢獻,是時候把雕像移走,繼續向前看了。」不過何時將雕像移走,目前尚未定案。

拆雕像…川普推文批評「荒唐,不要這麼做」

川普22日在推特上對此事發表評論,稱「荒唐,不要這麼做。」

反種族主義與追求政治正確的行動遍布全美,北卡羅來納州州長庫柏(Roy Cooper)在洛麗(Raleigh)拆除州議會兩座邦聯雕像後,其餘連同紀念碑和底座在內的拆除工作持續進行。

庫柏表示:「崇尚白人至上的紀念碑,在擁抱忠貞的地方沒有存在的理由。帶來歷史傷痛的紀念碑,必須以合法、安全的方式移除。」

怨難平…全美各地許多雕像都遭到噴漆、破壞

巴爾的摩一處公園,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22日雕像遭噴上紅漆;其他紀念碑被噴上「消滅種族主義」,底座也被寫上「黑人的事也是命」的「BLM」縮寫。俄亥俄州府也正在考慮移去亞倫布的雕像。

在佛州,全美最古老城市聖奧古斯汀城(St. Augustine),歷史中央廣場紀念的南軍紀念碑也引發議論。當地聖保羅非裔美以美會教堂的牧師勞斯(Ron Rawls)表示,紀念碑為不敬的象徵,希望被移除,市委員會也將做出決策。

而在加州,南北戰爭曾率領北方聯邦軍(Union Army)贏得內戰的前總統格蘭特(Ulysses Grant),以及國歌作者基伊(Francis Scott Key)的雕像都遭破壞,兩人被指出過去都曾為蓄奴者。

移民法律 健康養生 生活熱點 休閒娛樂 關注世界生活通 一切盡掌握                               

相關焦點

  • 蒸氣火車博物館60周年慶 適長周末遊
    點擊洛杉磯e生活關注我喲☀每日推送洛杉磯,本地新聞 ,同城活動,
  • 【國際博物館日活動】逛「澳門記憶」雲展覽吧!
    此外,藉5.18國際博物館日,記憶小編特意準備了《澳門知識叢書》系列之《澳門的博物館》及《澳門古籍藏書》的贈書活動,希望讀者透過澳門基金會出版的知識叢書,紙上體驗澳門各個博物館的魅力及認識澳門古籍📖。在「澳門記憶」Facebook活動貼文下留言(Tag 兩位朋友+想要的書),如:「 @朋友A  @朋友B,我想要《澳門的博物館》!」;2. 可以重複參加,但Tag 的朋友不可重複。
  • 涉嫌種族歧視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羅斯福雕像將被移除
    【美新社訊】位於紐約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The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宣布,將會移除其門前的一座西奧多·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雕像。
  • 一個非洲記者在美國親身感受的種族歧視:以膚色來定義我 What it's like to be an African ...
    雖然我在南非和英國複雜的種族階層結構下工作過,也遊歷過世界各地,但是一個美國住宅管理人員,不認為一個像我朋友這樣有教養的白人和她的丈夫會有一個黑人訪客這件事,仍然刺痛了我。       凱倫告訴我說,父母在具體討論種族和白人種族主義時,所用的是她和兄弟姐妹成長過程中沒有聽到過的方式。
  • 中餐綜合症:味精真的有害健康,抑或只是種族歧視?Chinese Restaurant Syndrome: what is it
    Words and meanings '種族歧視' 才令人頭疼       喜劇演員兼廚師黃頤銘(Eddie Huang)和電視主持人麥珍妮(Jeannie Mai)均被邀請參加了這場對MSG的宣傳。味精的 『味』,原來參考自大自然      其實,在大自然中可以找到味精的天然版,也就是麩胺酸,這個成分可以在海帶、陳年巴馬乾酪、鯷魚、味噌、醃肉和成熟的番茄中找到,就是這種成分讓上述食材帶有一種濃鬱的 『鮮味』(umami),這也是繼鹹、甜、酸、苦後的「第五味」,由日本著名化學家池田菊苗命名。
  • 「反全球化主義」將掀起怎樣的浪潮?
    全球化浪潮的負面結果,是導致反全球化主義(Anti–globalization)的逐步興起,它主要由三股勢力匯合而成:宗教保守主義、民粹主義和民族保守主義。宗教保守主義(Religious conservatism)。政教合一的伊斯蘭教在世俗化進程中呈現倒退的趨勢,從而釋放了社會底層伊斯蘭原教旨的保守主義的能量。
  • 好萊塢大道上出現「沒有睪丸的皇帝(川普)」雕像,引起24小時無間歇圍觀
    好萊塢大道上18日出現一座新雕像:沒有睪丸的皇帝(The Emperor Has No Balls),主角竟然是川普,引起民眾24小時無間歇圍觀,連合影都得排隊。一位路過的母親趕緊讓三歲的兒子與裸雕合影,說是讓小朋友也了解美國政治;一位婦女與雕像合影時一度搞笑,希望將手放在雕像的關鍵部位,被藝術家回應「不要把他搞髒了」;一位藝術家則現場即興手捏氣球創作「公母之交」球狀作品,手機自拍親吻照;更多民眾則帶著自己的狗狗來合影。一位女孩在家人鼓勵下上前與裸雕合影,卻羞得用雙手遮住了自己眼睛。
  • 執法記錄器完全沒畫面 種族歧視風暴擴大
    美國黑人「佛洛伊德之死」事件,引爆美國社會的種族爭議再起,不少人質疑白人警察執法過當。沒想到近日又傳出一名黑人遭到警察殺死的憾事,離譜的是,涉案警察宣稱當時未開啟執法記錄器,因此完全沒有事發經過的畫面,再度引發爭議。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民族、族群與社群的研究反思」學術研討會
    【所慶活動系列】「民族、族群與社群的研究反思」學術研討會主 持 人:王明珂 教授(本所所長、本院院士)時    間:2018年9月7日(週五)上午9:00~下午5:30地    點: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文物陳列館五樓會議室
  • 示威者推倒美國國父之一託馬斯-傑斐遜雕像(圖)
    原標題:美國波特蘭示威者推倒託馬斯·傑斐遜雕像(觀察者網訊)在近期始於美國的反種族抗議大潮中,眾多歷史人物的雕像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現在,終於輪到了美國國父之一、《美國獨立宣言》主要起草人、第三任總統託馬斯·傑斐遜的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