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上像:
說起虎羊棋,許多朋友並不陌生。找塊空地畫棋譜,撿幾粒石子做棋子。一人執虎子,一人執羊子,兩人對弈。簡單卻充滿智趣,成為許多人兒時的美好記憶。就這不起眼的民間小遊戲,卻被我縣鴉溝村村民劉國平玩出了「大名堂」。】
作為80後的劉國平,小時候沒少玩虎羊棋。然而,劉國平和虎羊棋故事的真正開始,還得從2003年的一天說起。
【採訪:劉國平
我有一次坐公交了,碰見個人,他說他申請了個專利,然後我也就突發奇想,能不能把咱的這個老虎吃羊申請個專利。】
當時的劉國平,還只是個年僅22歲的小夥子。申請專利的念頭,在他的腦海中一直揮之不去。上網查詢、電話聯絡,甚至趕赴省城,可謂是幾經周折。
【採訪:劉國平
因為我不懂怎麼申請,後來讓我電話聯繫的律師事務所能申請,我找的個律師事務所,讓人家代理申請,最後申請的時候,人家說要2000塊錢,我那會真的沒錢,一個月掙得三四百塊錢,我整整差不多打了一年工,然後我弄得2000塊錢,到了太原,給了律師事務所,然後等了一年的時間,專利證書才給我發下來。】
投入了一年的辛苦錢,又經歷了漫長的等待。2004年,劉國平終於將虎羊棋成功申請了專利。拿到證書的他喜不自勝。然而卻遭到了家人的激烈反對。看著整天「不務正業」的兒子,大感氣惱的父親甚至毀去了證書上的名字。
【採訪:父親 劉海生
那會他一個月掙得三四百塊錢,一年掙得兩三千塊錢,他做的(這個)專利,回來讓我看見,心裡火的,想扔了它,要扔它了,又覺得投資了幾千塊錢,捨不得,我覺得要這個有什麼用了,沒用,這麼個東西,幾千塊錢,一年的收入就沒有了,後來把上面的名字也摳了,直到現在我還不接受,直到現在掙得錢全投資在這個上,有時候他做了,我全倒了,你做的緊,我倒的快。】
家人的反對,並沒有打消劉國平對虎羊棋的熱情。申請專利,這僅僅是個開始。如果虎羊棋得不到推廣,那專利也只能算是「一紙空文」。
【採訪:劉國平
我把專利弄下以後,我也想的怎麼把這個東西推出去,我跑到浙江那邊,到雲和、義烏,我過去和老闆們玩了,老闆們評價這個東西有可玩性,但是當初那邊沒有專利轉讓這種意識,最後說讓我做訂單,我說我現在沒錢,後來我漂了兩年,就這樣回來了。】
兩年的漂泊,卻一無所獲。回到家鄉的劉國平,找了份拉水泥的工作。正當家人欣慰於劉國平「浪子回頭」的時候,劉國平竟然「變本加厲」,在家中開工廠,自己買來原料,製作起了虎羊棋。
【採訪:劉國平
我現在用這個矽膠做樹脂的這個,矽膠模型有五六套,我差不多一天能做百八十套老虎吃羊,這個技術也是我回來在網上自己學習的,學習這個技術也差不多花了兩三千塊錢,我邊做這個邊在外面做一點工作,打點工,我掙的錢差不多全投資在這上面了,我一直為了把這個東西做出去,】
劉國平告訴記者,在與虎羊棋結緣的這十多年裡,他經歷了很多失敗,也摸索出一些推廣虎羊棋的經驗。現在,他又將眼光瞄準了日益發達的網際網路,希望通過遊戲開發的方式,讓虎羊棋走進更多市民的生活。
【採訪:劉國平
現在我做的這個是樹脂的,以後我想把它做成木質的,然後我想把它做成立體感的,像西洋棋一樣,這個縮小,提高人們對這個東西的趣味性,我還把它做成電腦版的,現在人們在電腦上玩的厲害,我簡單的做了一款單機遊戲,未來我想把它做成聯網遊戲,讓會玩電腦的人在電腦上玩,手機上也能玩,不會玩的,年齡大的,玩實體的,網上網下兩種結合起來,把這個文化推廣出去。】
編輯:亦難 ;編發:柳林電視臺;
公眾號:SXLLTV0358
長按上面(掃描)二維碼即可識別關注
↓↓↓↓↓ 點下方「閱讀原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