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 注 澳 元 圓 澳 洲 夢 ▲
原載:真實的香港
1962年,在香港啟德機場,兩位國泰空姐被攝影師拍下的鏡頭。
元代蒙古西徵,稱中國為稱為「契丹」,英語稱是「Cathay」, 中國把「Cathay」翻譯漢語「國泰」。
1949年,香港註冊的Cathay Pacific航空公司的中文名於是就叫國泰航空。
國泰航空成立於1946年,是由一個美國人和一個澳大利亞人組建的,最開始以兩架改裝自C-47運輸機DC-3運營航班,開創香港往返馬尼拉、曼谷、上海等地的客運和貨運包機航班。
國泰航空自1946年成立,兩年後被英資商行太古洋行(太古集團前身)收購,目前太古雖仍為國泰的最大股東,持股約45%,但中國國際航空亦持股近30%。
1985年,港龍航空成立,背景是港資跟中資合併而成,有當時「世界毛紡大王」曹光彪、「世界船運大王」包玉剛、「愛國商人」霍英東,有華潤集團、招商局。
當時他們不想香港被國泰長期壟斷,但因為背景問題,被港英政府種種打壓,明顯傾向國泰的港英政府實行一個城市一條航線,北京、上海、倫敦都屬於國泰,港龍只能經營往來泰國、廈門等城市,最後,在各種因素下,到了80年代末,港龍累計虧損達23億港元,英資的國泰航空眼看時機已到,便開始了收購部署。
1990年推行資本重組方案,國泰航空和太古集團收購港龍航空35%股份,並以第2大股東身份接管港龍管理權。
到了2006年,國泰宣布已與中國國際航空等相關公司達成協議,以全面收購港龍航空,事件更觸發國泰及國航形成股權互控關係,這就是上面說的國航控股30%的由來。
2016年,港龍航空正式易名為國泰港龍航空,主要營運內地及亞洲航線,與國泰獨立運作,機尾的「紅龍」不再,換上與國泰一樣的「魚翅」,但保留小飛龍圖案在機頭。
今日,國泰宣布重組計劃,其中第一點就是宣布港龍將即日起停止營運。
港龍航空成為歷史。
以前,我經常星期五晚上坐港龍,從香港回廈門;星期一清晨坐港龍,從廈門飛香港。
再見了,港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