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首爾的漢江上有一座麻浦大橋,因連續多年受到自殺者青睞,被稱為「自殺大橋」。僅2007年到2012年間,就有超過100人在此跳橋,結束自己的生命。
2013年,為了改變這種狀況,韓國政府對大橋進行改造,在橋兩側的欄杆上放置了很多勵志短語。韓國政府將這些短語廣告稱為「雙向性溝通」,從此麻浦大橋也被改稱為「生命之橋」。
夜晚,每當有行人經過,大橋欄杆上的感應燈便會亮起,暖心的文字也隨之浮現。
除了勵志短語,欄杆上還有一些溫馨的家庭照片,以及誘人的美食圖片,以此喚起輕生者對美好生活的留戀。
橋上還安裝有生命熱線,用來求救及提供心理諮詢。
大橋改造完成後,廣告界和媒體一片讚譽,這裡也成為文青打卡的首選之地。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從第二年開始,麻浦大橋的自殺率非但沒有降低,反而直線上升;自殺人數是前一年的6倍,多達93人。截至2017年年底,據不完全統計,4年來累計自殺人數已經超過300人。
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專家稱,這是一種「白熊效應」,輕生者更希望找到那些著名的、有意義的地方結束生命,從而為死亡賦予一種象徵意義。
不過,韓國網友卻有另一種解讀——看看橋欄杆上的標語!「吃飯了嗎?」「你最近過得好嗎?」「是不是累了?」「有什麼煩惱嗎?」
網友認為,對正常人而言這些標語很溫暖,但對一個憂鬱到想自殺的人來說,這些話是莫大的諷刺,完全就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而那些幸福溫馨的家庭照片,只會讓輕生者感覺自己的人生更悲催吧!生活是殘酷的,根本不像文字那樣美好,這些勵志短語,只是廣告人和文青的自我陶醉罷了。
咱們想像一個畫面,一個比較憂傷的人走在橋上,本來他還沒想著要去尋死。可是看到標語。「吃飯了嗎?」想了想:我好像三天沒吃東西了,吃不下。接著又看到「你最近過的好嗎?」心想:不好,最近真的好難過啊。
然後又看到「是不是累了?」心說:是啊,我真的很累,不僅身體累,心也累,靈魂更累。接下來一句「有什麼煩惱嗎?」他搖了搖頭:當然有啊,但是誰又能幫我解決呢?看來,估計是只有死亡才可以吧。。撲通~~
搞定,又一條生命,成功被這座橋給逼死了呢!我記得有那麼一句話,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人卻各有各的不幸。你讓不幸的人,看到幸福的人在幸福的生活,這不是幫助他們,是刺激他們。
橋上還有一家和睦的照片,萬一人家剛剛家裡出事故,兒女不全,這不是刺激是什麼?一個人錢包丟了,沒錢吃飯,沒人理他,看到一堆美食,這不是刺激是什麼?韓國zf還真是閒的蛋疼,找刺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