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晚,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深度報導欄節目《世界周刊》播出韓國娛樂圈自殺魔咒專題節目
10月14日,韓國著名娛樂公司SM旗下藝人崔雪莉被發現在家中身亡,年僅25歲。目前警方推測其死因為自殺。經紀人表示,雪莉生前患有嚴重的抑鬱症。
雪莉去世後,她的好友、同為偶像藝人的具荷拉在社交媒體上開直播,痛哭悼念。但是在11月24日,雪莉去世後一個月零十天,28歲的具荷拉被發現在家中身亡。
12月3日,韓國演員車仁河被發現在家中身亡。去世前一天,他還在社交媒體上發帖,敦促粉絲在寒冷的冬天要照顧好自己。這讓影迷們對車仁河的死感到十分困惑。目前,警方正在調查車仁河的死亡原因。
經紀公司與藝人關係是不平衡的,經紀公司佔據主導地位,藝人想要出道只能與其籤訂「奴隸合同」。公司與藝人籤訂「奴隸合同」的約期大約在7到15年,且藝人沒有自由支配時間的權利,即使生病也要每天工作訓練。
練習生從訓練營畢業以藝人身份出道,則是開啟了更辛苦的人生。在韓國,藝人是一份全職工作。尤其是偶像組合中的年輕藝人,幾乎沒有可自由支配的時間。
經紀公司還剝削藝人的收入,藝人的付出與回報並不成正比。公司通常拿90%,藝人拿10%。
整容在韓國娛樂圈已經是家常便飯,自願整容無可厚非,但有時娛樂公司還會逼迫旗下藝人整容。
一些經紀公司會對旗下的女藝人每周進行體重檢查,如果有成員沒有保持住公司的規定體重,就會受到懲罰。懲罰舉措可能是跳舞、跑步或是禁食。
社交媒體的興起是使韓流在韓國乃至全球漲粉的重要因素之一。
韓國娛樂公司充分利用社交媒體平臺來傳播藝人的作品和活動,鼓勵藝人與粉絲間的交流,塑造出藝人的親和形象,但同時,也使藝人更多暴露在複雜的網絡社交環境中,成為網絡欺凌的受害者。
「維特效應」,即自殺模仿效應——1774年,德國大文豪歌德發表了一部名叫《少年維特之煩惱》的小說,講述的是一個青年失戀而自殺的故事。這部小說不僅令歌德名聲大噪,還在整個歐洲引發模仿維特自殺的風潮。
2008年韓國演藝圈也曾發生過自殺潮,當時著名演員崔真實、樸容河、鄭多彬等先後自殺。據悉,崔真實自殺後第二天,韓國就有78人自殺,此後一段時間每天的自殺人數都在30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