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書展·新書 | 《象腳鼓》:讓殘障孩子獲得勇氣與支持

2021-02-23 澎湃新聞

如果缺憾無可避免,就用盡全力回擊命運的不公。8月15日,兒童文學作家殷健靈攜新書《象腳鼓》來到上海書展。小說以著名聾人舞蹈家邰麗華童年經歷為藍本,講述特殊孩子的成長曆程。

《象腳鼓》故事主角名叫冬銀,在兩歲時被用藥錯誤奪去了聽力,一家人從此開始了艱難的求醫旅程。在希望破滅以後,冬銀進入特殊學校學習,她是美麗的、善良的,但也敏感的、孤獨的,直至她與象腳鼓相遇,她的舞蹈夢想開始閃閃發光。

殷健靈(右)在上海書展上

「象腳鼓」在小說當中是一個隱喻,失去聽力的孩子可以通過象腳鼓敲響時,所發出的震動來感知聲音,而在故事情節中給孩子們帶來象腳鼓以及生活希望的老師,也是在人生低谷時來到西雙版納傣族人村寨,才見到了象腳鼓,後來重拾夢想的老師回到城市、也帶回來象腳鼓,以熱情和愛心成為這些聾啞孩子人生導師。它不僅是一種聲音的隱喻,更是一種希望的隱喻。

在這個故事裡面,殷健靈不僅寫女孩冬銀和她的家庭,也寫了冬銀身邊形形色色的聾啞孩子、正常孩子,以及很多不同的家庭中的父母長輩形象,整本書的人物群像輻射開來,展現了整個社會對於殘障兒童的態度以及他們的成長處境。

殷健靈表示,不想落入書寫在殘缺中發現完美的窠臼,實際上她認為很多殘障人士在許多方面,比所謂的健全人有著他們所不能及的地方。在《象腳鼓》這部作品中,殷健靈希望讓更多的人以平等的目光看到殘障人士真實的生命狀態。在故事中,她創造了一個很真實的兒童成長環境。和普通的孩子一樣,聾啞孩子也會面臨成長的困惑,會對自我產生懷疑,也會對未來感到迷茫。拋開身體的缺陷,他們的心靈和健全孩子一樣完整,甚至要更加強大。更重要的是他們的身邊也有家人、老師、同學和朋友,用一雙雙手拉著他們走過艱難的路,最終實現自己的夢想。

《象腳鼓》

故事中的冬銀和她的家庭並不是完全虛構的,冬銀在現實中的原型就是2005央視春晚《千手觀音》舞蹈中的領舞邰麗華。為了走進聾啞孩子真實的內心世界,殷健靈採訪了邰麗華本人,還去往她的故鄉宜昌,與她的家人、朋友、老師交流了邰麗華的童年和少年時代。同時她還請教了諸多特殊教育學校的校長和老師,向他們了解第一手的教育實踐經驗。經過重重的努力最終完成了這部溫暖動人的作品。

在活動中,殷健靈分享了一個細節,在見完邰麗華的家人後已經是傍晚,走到宜昌江邊,看到大人和孩子在江邊跳廣場舞、騎自行車、夜釣,這些悠閒的人間煙火,那麼的平靜的太平的生活,她本以為故事的落腳點應該在邰麗華親近的人所分享的她個人的童年經歷上,而當穿梭在人群中時,殷健靈老師確認自己這部《象腳鼓》真正的落腳點其實是殘疾兒童家庭以及普通家庭共有的那種理解和愛。「我覺得我後來就是想在這個作品當中不僅是呈現聾啞孩子的生活,我也想呈現每一個普通孩子的生活,我更想去引發我們每個人的思考,去打開一個我們原先不知道的世界,然後去引發我們每個人對家庭對教育,對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反思。」殷健靈說。

因而《象腳鼓》具有著一種普遍性和當下性,其實我們的生活的範圍是非常有限的,通過這樣一本書,給讀者打開一個也許他們原來不知道的世界,了解這樣一個陌生的人群,去體會他們生活。殷健靈認為,今天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去廣泛的了解和自己不一樣的人,去培育一種同理心、待人平等的心理。

殷健靈說:「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很多人都有偏見或固執己見,根本的原因是見識太少。一個人如果知道的越多,這個人反而會更加的寬容,也會更加的聰明。我覺得對於一個小孩子來說,他的成長當中更需要一種平等心、同理心、帶著尊重平等的眼光去對待周邊所有的人。」

在精神和尊嚴上,無論是殘障者還是健全人,都是平等的。殘障人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支持和理解。這也是她創作《象腳鼓》的初衷。讓殘障孩子獲得勇氣與支持,讓健全的孩子獲得包容和激勵,讓所有的孩子得到夢想光芒的引領,這就是一部優秀兒童文學作品能夠產生的巨大影響。

相關焦點

  • 上海書展•彩虹版新書及商品成功發布
    8月18日,在上海展覽中心西陽光篷活動區,樂智小天地彩虹版新書及商品發布會精彩展開,可樂球帶著彩虹版新商品全新登場。
  • 2020BIBF | 世界第二大國際書展開幕,到「最高書店」逛上海分會場
    疫情改變了國際交流的形式,今年以來,多個國際性書展或取消或延期。作為僅次於法蘭克福書展的當今世界第二大國際書展,第二十七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BIBF)以「文明因交流而多彩」為主題,今起至9月30日舉行。
  • 2020上海書展門票使用指南及購票渠道發布
    2020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將於8月12日-18日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辦,市新聞出版局發布書展門票指引。
  • 高逼格福利來了:香港書展&香港動漫電玩節門票免費搶!
    香港書展換領券20張香港書展地址: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香港書展開放日期及時間據去過的朋友介紹,香港動漫電玩節和香港書展,與內地的那些,可是不能同日而語的哦!你懂的!先上幾張香港動漫電玩節的靚圖:再來看看文化人逛的香港書展香港書展由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是亞洲最大型書展之一。
  • 《大美中國之上海名物》英文版權籤約儀式於2019年法蘭克福書展成功舉辦
    2019年10月16日,法蘭克福國際書展在德國法蘭克福開幕。
  • 這位老人用200個自製信封,串聯起十二年上海書展的記憶
    2015上海書展首日,咱們廣西師大出版社是今年書展中為數不多的提供出版社定製的書展紀念章蓋戳服務的出版社,上午開展後,就有許多拿著書展首日封來我們的展位處蓋戳的讀者朋友。其中,一位拿著25張書展信封的老人引起了我們的注意,他的信封和書展現場發售的首日封不太一樣,仔細一看,上面的很多圖案都是裁剪後自行貼上去的。不問不知道,一問,背後的故事真是讓主頁君佩服不已。原來,這是這位65歲老爺爺自製的書展紀念信封。
  • 2016年北京國際書展:選文具,寫手帳,逛書展,今夏讀書聖地!
    為期一周的上海書展成功落下帷幕,緊接在8月24日,今天2016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與北京國際圖書節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隆重舉辦,這一次的北京書展除了本土出版社和圖書
  • 書香郵政館為第十屆江蘇書展添「郵」加彩
    7月23日至27日,由省人民政府主辦,省委宣傳部、省新聞出版局、蘇州市政府等單位承辦的第十屆江蘇書展,在蘇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行。
  • 兩本新書分享會!
    在今年的上海Unfold書展,小楚是當天第一位買書的朋友,也因此結識老金碇碇碇!兩本新書分享會!
  • 為幫助殘障人士,一個姑娘在上海開了6家店鋪......
    2017年,浙江姑娘餘詩瑤在上海開了6家O2O慈善超市,為上百名殘障人士提供了就業和接觸社會的機會。目前店裡的殘障員工加起來有100多名,從事保潔、收銀、貨品整理員等工作崗位。營業額的70%會用於支付殘障員工的工資、福利、培訓等費用。「My employe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people in my store.」
  • 網紅熊掌咖啡要開新店,還招殘障人士
    春節前,上海將有4家熊掌咖啡店2020年年底,有愛心企業表示能提供優惠的場租,以支持熊爪咖啡開設連鎖店。上海市人社局為了幫助熊爪咖啡打破發展瓶頸,聯繫上海市技師協會、咖啡專業委員會的專家、國內頂尖的咖啡師和市殘聯的工作人員,給熊爪咖啡帶來了業界最頂尖的技術支持。
  • 國際殘疾人日,聚焦殘障人士社會工作服務
    浙江省溫州市龍灣區殘疾人小康·陽光庇護中心成立於2017年,專門針對18-60周歲精神或智力輕度殘障、肢體重度殘障的人士提供日間照料和工療服務。該中心的社會工作者基於對龍灣區狀元街道340多戶殘障家庭的走訪和深入了解,提出「心有微光,益創無限」為核心的文化助殘理念,設計了社會活動和展能培訓推進殘障人士社會融入計劃,在保障殘障人士基礎需求的前提下,主要運用小組社會工作方法和技巧,幫助他們發掘自己的潛能、提高自我認同感,促進他們融入社會,增強獲得感。
  • 殘障人離不開的貼心人 ——記永豐街道助殘員朱智
    朱智是個要強的孩子,中考那年她考上了技校,她清楚記得母親帶著她去報到的時候,有個快嘴人的一句「這孩子讀了書以後出來找工作也是個難事,就別白費勁了。正是快嘴人的這句話,使得原本經濟拮据的母親,讓她不得不放棄了繼續讀書的夢想。朱智說,這是她最難過的事。回家的路是她感覺這輩子走過的最長的路,「那時候感覺天都塌了」。  現實的打擊讓朱智難以走出那段陰鬱的時光。
  • 美​社安殘障法規擬改,成千上萬人拿不到福利!
    川普政府提議修改社會安全法規,可能使成千上萬的人失去殘障給付。(Getty Images)川普政府提議修改社會安全法規,可能使成千上萬的人失去殘障給付,對老年人和兒童影響尤其大;「費城詢問報」報導,正接受公開評論的新法規將改變殘障審核的一些層面,也就是社安署據以決定當事人是否仍有資格領取福利金的方法。共和黨多年來一直宣稱必須遏制社安福利以節省公款,可是維權者批評,新提議只是企圖讓殘障者更難獲得必要的福利。
  • 一微米助學項目201601203:一件新衣服和一本新書
    這意味著孩子們因此跟其他同學有所區別,由於暫時無法改變的客觀因素,不得不藉助二手冬衣禦寒。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施予並不難,拿出自己不需要的東西更是一舉兩得的事。但對於受助方來說,坦然接受幫助可能需要更多勇氣——何況,接受的是其他人不需要的東西。
  • 「農福」,日本通過農業為殘障人士提供新福利
    雖然日本企業僱傭的殘障人士在不斷增加,但是約940萬殘障人士中,目前只有80萬人擁有固定工作,而且大多是工資較低的工作。如果「農福連攜」能夠得到大規模普及,不僅殘障人士的福利待遇能夠得到提升,農業也能夠獲得更多支撐。當然,肯定有人會產生疑問,「殘障人士能夠從事繁重的農業勞動嗎」。首先,日本農業的自動化程度很高,早已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運作方式。而且,農業有各種各樣的分工。
  • 西安公益瑜伽館推「輪椅瑜伽」免費教授殘障人士
    圖為正在上瑜伽課的殘障人士。 高鋮 攝中新網西安1月7日電 (梅鐿瀧 高鋮)練習瑜伽對肢體的要求很高,需要身體的平衡與協調性。對於殘障人士而言,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而在西安有一家特殊的瑜伽館,只對殘障人士免費開放,並幫助一些殘障人士考取了瑜伽資質。
  • 在美國怎麼稱呼殘障人士? 這事兒很重要!
    特奧會上的啦啦隊(照片:美聯社)我們最近介紹了美國社會保護、尊重殘障人士的現狀:從法律層面來說,保護殘障人士的法律法規比較健全、殘障人士的合法權益得到全面保護;而從文化社會層面來看,提倡尊重殘障人士、將殘障人士與非殘障人士一視同仁的做法越來越普遍。
  • 殘障人士生活在德國是種怎樣的體驗?
    在德國街上,隨時可見殘障人士有尊嚴地、滿臉笑容地、完全像個正常人一樣生活著還有專用的殘障人士停車位為那些能夠駕駛的弱勢群體設計德國任何公共設施,都會在設計上以方便殘障人士為邏輯。超市、餐廳等一切公共場所門口一定有殘障人士的專用停車位。任何電梯、洗手間一定會有方便殘障人士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