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華夏子民來說,中秋可是一年中很重大的節日,甚至可以說是一年中僅次於新年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在過去,帝王會在秋分的時候,選擇祭月,但是隨著帝王階層的禮儀民俗化後,秋天祭月才移到了離秋分最接近的滿月——中秋。
中秋祭月,有很多講究,除了基本的祭月儀式之外,還有感謝神明、慶祝豐收等等。
隨著社會的演變,中秋有了更多的寓意與情感。
蘇軾在《水調歌頭》中寫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中秋月圓寄託了所有人對家的渴望與思念,這皎潔如明的夜空,圓月更有一種圓滿的意味,所以,中秋節又被稱為「團圓節」。
每年的中秋節,吃月餅是少不了的。
之前我們也曾說過月餅的由來,這些關於月餅的故事,你要知道算我輸!
但今天小五要說的是,並不是所有的地方中秋都是吃月餅、賞月的,比如說臺灣,他們中秋節的活動是——烤肉。
關於臺灣中秋烤肉節的故事版本有很多,但大抵都是差不多。
在過去,臺灣也是以農耕為主,秋收之後,當地的農民會把稻草架起來進行焚燒,當然會有皮一點的農民朋友朝裡面扔幾個番薯烤烤,可是慢慢的,當地人覺得這樣的方式不足以表達慶祝。
於是,乾脆就在現場搭起燒烤的攤子,開始喝酒、烤肉!
廣告時代來臨之後,電視上也開始出現了中秋烤肉節的廣告,比如臺灣醬油品牌──萬家香,就曾在中秋節前推出了一支電視廣告。
當時的一句廣告語,「一家烤肉萬家香!」,可以說臺灣人都聽過!
另一邊,「金蘭烤肉醬」也同樣開始做中秋烤肉的營銷,其他相關行業乘機綁定宣傳,就這樣幾年下來,中秋烤肉成了當地的一個風俗。
不過想想,濃烈的肉香,伴隨著親朋的相聚,賞月+喝酒聊天,再配點飯後的甜點——月餅,這樣的中秋確實蠻有意境的!
不過,雖然意境很好,但是現今年代,很多地方都被城市化了,燒烤會帶來很多安全問題,為了規避這些可能發生的事故,臺灣還專門規劃燒烤區域,甚至限制了時間!
比如去年是臺北等縣市便開放一些橋墩或公園作為烤肉專區,開放時間為晚間五點至十二點,逾期罰款。
高雄鳳山則是舉報了類似的燒烤活動,將馬路封住,全鄉裡的人一起來共享中秋烤肉氣氛。
不過說起烤肉街,桃園中壢絕對是首屈一指,這裡不僅有著十多年的舉報燒烤節的傳統,而且人數超級多,甚至出現過幾次萬人一同燒烤的盛況!
除了圍在一起的燒烤大軍,很多人也會趁著月色散步,或者直接坐在河岸邊賞月。
戶外燒烤絕對不是這個節日中唯一的選擇,很多人也會選擇一些比較安靜的環境,比如各種烤肉餐廳,或者在自家的露天陽臺上,都是不錯的選擇!
臺灣人民中秋烤肉,那我們就中秋吃月餅吧!